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其他小说>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下)> 第十七章 1941年:大后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十七章 1941年:大后方(1 / 5)

刘鸿生决定筹建中国毛纺织厂和中国火柴原料厂。办厂需要机器设备,他派儿子刘念智潜回上海,拆迁浦东章华毛纺织厂的机器,其前后经历宛若一部惊险电影,刘念智重金雇佣一个瑞士籍的犹太人,先是买通了一个日军少将,将机器从浦东偷运至浦西,再运进租界。接着化了50万元代价,把500吨纺织、印染设备及器材陆续运抵缅甸仰光。与此同时,刘氏企业内的数百纺织工、挡车工和机修工等等也出于爱国热诚,千里跋涉,来到大后方。可是,机器设备到了仰光后,就再也无法运到重庆。刘鸿生通过蒋介石侍从室弄到“予以紧急启运”的委员长手谕,可是孔祥熙和宋子文家族控制的西南运输公司忙着发国难财,就是腾不出手来。刘念智只好购买了12辆美国道奇卡车,自行搬运。从仰光到重庆路途艰险,关卡林立,车队日夜兼程总算到了中缅边境的战略要地腊戍,云南边城保山已是遥遥在望,可是西南运输公司以私运物资为由,就是不让进境。这一拉锯交涉,竟然就过了两年,到1943年4月,日军进击缅甸,占领腊戍,数百吨设备顿时成了炮灰。随车的刘念智逃进野人山原始森林,九死一生才逃回重庆。

刘鸿生惊魂一场,落得个财亡人疲,无奈之下,只好投靠孔祥熙,当了官办火柴烟草专卖局的局长。据《实业家刘鸿生传略》记载,过惯了洋派生活的刘鸿生在重庆已与常人无异,“他当时住的已经不是豪华的洋楼,而是简朴的普通宿舍。他住在长江南岸的弹子石,每天要到北岸重庆市区办公。两岸崖峭坡陡,上下石阶约达三百级之多。他步行往来,从不坐滑竿……他经常在小食店里吃碗阳春面和一碟生煎馒头,有时只吃几块

“让无聊的敌机来肆扰吧!我们还是在割稻子,因为这是我们的第一等大事。食足了,兵也足;有了粮食,就能战斗,就能战斗到敌寇彻底失败的那一天!”

——王芸生《我们在割稻子》1941年

1941年8月中旬,中国最重要的新闻评论家、《大公报》主笔张季鸾病重弥留,接替他主持笔政的王芸生在重庆郊区的张宅日夜相陪。在过去的两年多里,陪都重庆几乎都是在空袭的惊恐中度过的,从1939年到1941年,这座山城被日军飞机轰炸了268次,几乎每周平均两次,城市大部被毁,其中1939年5月的两次大轰炸就造成了4400人死于非命。然而,炸弹并没有把中国人炸垮。

当日,日机再次对重庆实施日夜不息的“疲劳轰炸”,已奄奄一息的张季鸾对王芸生说:“我们应该想个说法打击敌人。”王说:“敌机来了毫无抵抗,我们怎么可以用空言慰国人打击敌人呢?”言及此处,委靡弥留中的张季鸾忽然拥被而起,呼道:“今天就写文章,题目叫‘我们在割稻子’。”

下面就是王芸生发表于8月19日的新闻名篇《我们在割稻子》:“就在最近的十天晴明而敌机连连来袭之际,我们的农人,在万里田畴间,割下了黄金之稻!……所以我们还是希望天气晴朗,敌机尽管来吧,请你来看我们割稻子!抗战至于今日,割稻子实是我们的第一等大事,有了粮食,就能战斗!……三年来的经验,已使重庆人学会怎样在敌机空袭中生活,人们既不曾因空袭而停止呼吸,而许多工业照样在防空洞中从事生产。就拿本报的情形来说,在我们的防空洞内,编辑照常挥笔,工友照常排版,机器照样印报,我们何尝少卖了一份报?话说回来,让无聊的敌机来肆扰吧!我们还是在割稻子,因为这是我们的第一等大事。食足了,兵也足;有了粮食,就能战斗,就能战斗到敌寇彻底失败的那一天!”

此文流传大江南北,大大鼓励国人斗志。半个月后的9月6日,张季鸾离开了这个苦多乐少的世界。

正是凭着这股“割稻子”的精神,中国人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其中,企业家群体不甘人后。

范旭东的精盐、纯碱和铔厂相继落入敌手,但是,他还是和同事们把部分设备搬迁到了四川。1938年9月18日,也就是“九一八”纪念日当天,新的久大盐厂在自贡宣告成立。次年,永利和黄海也在五通桥重新建成。为纪念天津塘沽本部,范旭东将五通桥改名为“新塘沽”。70年后的今天,五通桥山崖的陡壁上还刻着“新塘沽”三个大字。在重庆久大、永利联合办事处的墙上,挂着一张塘沽碱厂的照片,范旭东亲自在上面写了“燕云在望,以志不忘”八个字。他常常在照片前伫立,并对同事说:“我们一定要打回去的。”

然而,范旭东的事业终于没有重现战前的面貌,他的盐碱公司受到诸多的困难和阻扰,一直没有真正打开局面。

几乎所有内迁到西部的民营企业都不复当日风光。刘鸿生是当时著名企业家,他的大中华火柴公司占据火柴市场的大半壁天下,此外还涉足水泥、煤炭、纺织等多个产业,在上海滩上叱咤风云,曾经与虞洽卿一起被选为租界工部局的五位华董之一。抗战爆发后,日本军部胁迫刘鸿生出任上海商会会长之职,他拒绝委任,漏夜乔装出走,在沪的十多家工厂被日军以“敌产”没收,财产损失1000万元以上。刘鸿生辗转到重庆后,当即受到蒋介石的宴请,并承诺只要刘在大后方发展工业,国民政府将给予原料和资金的极大扶助,后者大受激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