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其他小说>大败局Ⅰ> 四大错位,多重失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四大错位,多重失信(1 / 4)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开始了对国有企业的大面积改造。牟其中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而他一出手便又是一派大包大揽的架势,他在南德集团的大厅里赫然立起一条金字标语,“为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服务,振兴社会主义经济”,并以此为南德经营战略的目标。一位经济学家走访南德,见此标语后莞尔一笑道,它实在应立在国家某部委的大厅里。他还提出了一个搞活30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的“765工程”,即为每家国有企业注入7.6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达到迅速完成企业体制转型、资产转活的目的。牟其中还具体地谈到执行的时间表:“第一年搞它300家,计划引资18亿美元,4年完成整个中国的工业化。”

他的满洲里项目也如出一辙。1993年,牟其中抓住世界多极化的时机, 炮制出了一个“中俄美大三角”理论,宣称将在地处中俄边界的满洲里投入巨资开发一个边贸口岸,建立一个保税仓库,并促成中俄双方公路的对接。在牟其中的鼓动下,当地政府还真批给了南德一块10平方公里的土地让其开发,牟其中信誓旦旦要在这块欧亚大陆的起点上,吸引西方的资金,拓宽俄罗斯资源与中国北方相接缘的大市场,进一步再造一个“香港”,即北方香港。在这个项目的新闻发布会上,面对神情激动的中外记者,牟其中又宣布了另一个惊人的投资:他将出资31亿美元给中国海军购买一艘航空母舰。

1999年底,就在他被关进武汉看守所的日子里,他仍然给中央

一个大企业家,首先应该是一个思想家,是一个善于进行政治思考的社会精英。

正如很多人所观察到的,牟其中是一个讲政治的企业家,牟其中本人对此也从不讳言。在他自撰的一篇题为《企业也要讲政治》的文章中,他写道:“这是非常危险的。中国是一个政治与经济不能分离的国家,这是我们历史的一部分。不过,我即使感觉到危险,我还要干。”以经济——具体到南德公司就是资本经营和智慧经济——的手段,与政治资源相嫁接,通过改造现实的方式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最终实现其早年就有的所谓改造中国的抱负,这大抵是牟其中心目中的最高的经营境界。

客观地说,企业家牟其中的每一步都是在这条大道上行走的。那位最终把牟其中推向“坟墓”的《大陆首骗牟其中》的作者吴戈先生也承认:“我想到牟其中这个人,心里会有种感动,甚至很想哭。作为一个人,牟其中的一生是很坎坷的,可能有人愤恨牟其中的流氓行为;但作为一个人,他又是一个大写的人,他很有才华,但最终他被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毁灭了。他的政治自卑感很强,同时又有很大的政治梦想,他喜欢以搞经济的名义操练政治,这是他们那一代企业家的通病。”

事实上,在那些与牟其中同时代的企业家中,他并不是唯一一个具有强烈政治情结的人。甚至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商而优则仕”还是无数传统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最理想的归宿。有媒体在1997年对10年前荣获首届“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的20位企业家进行了追踪,结果发现,除4个人尚在原岗位上苦苦坚持外,其余皆已离去,而其中归宿最好的是转而从政的3位。自民营企业崛起之后,这一现状其实已得到了悄然转变,包括牟其中在内的一代民营企业家已很少有人放弃已有的事业,他们更愿意以另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参与政治、表达自己的政治愿望,这无疑是一个进步。然而,也就在这样的进步中,“企业家应该离政治有多远”成了一个很敏感而迫切的课题。

从牟其中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种种的迷茫和错位。对这些迷茫和错位的思考,才使牟其中在中国企业成长史上不仅仅是一个“笑料”,而且也是一个可以汲取的“养料”了。

角色代入的错位

牟其中曾经对自己有一段评价:“自己有很多缺点,但是有一个优点,就是中国企业家中没有一个人像我经历过这么多当代中国的风波,并且是最尖锐的矛盾。因为我所想的和所做的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家应该想的和做的。”这段话或许不无标榜,可是却道出了一点真实,那就是,牟其中的思想的翅膀常常会飞进政治家的花园而流连忘返。

1998年3月,笔者曾专程赴北京采访这位已在人人喊打声中惶惶然的中国首富,两个小时的访谈过程,始而精彩,继而混沌,终而不知所云。最后给我的一个错觉竟是,坐在我对面的似乎不是一家经济集团的总裁而是“国务院总理”。过强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超越其身份和能力的政治谋划热情,已经让晚期的牟其中沉浸在一种虚幻的政治执政角色之中而不能自拔。

事实上,这种搞不清自己是企业家还是政治家的角色错位,一直贯穿了牟其中的经商生涯。

比如,他曾提出过两个让人叹为奇闻的投资大设想:一是把喜马拉雅山炸个缺口,让印度洋暖湿的季风吹进青藏高原,让冰天雪地变成万里良田沃土;二是把雅鲁藏布江的水引进黄河,解决中原地区缺水的问题。且不说可操作性到底如何,其设想本身就与正常的商业经营无关,而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课题,牟其中一本正经地召开新闻发布会作为一个商业投资项目提出来,与会者除了目瞪口呆实在没有别的感想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