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其他小说>大败局Ⅰ> 绝密的“利益共同体”理论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绝密的“利益共同体”理论(2 / 2)

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家似乎有“道德分裂”的病症,他们往往是旧体制的冲决者,他们对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复兴有着一份十分纯朴的信念和责任感。可是,在具体的经营活动中,他们则又往往是经济秩序的破坏者,是一个完全忘却了哪怕是最起码的品格道德的功利主义者。这样的分裂,最终损害了作为一个阶层存在的社会认同。三株集团在其晚期稍稍出现市场危机后,便爆发了大规模的人员逃亡,由此可见,有相当多的三株员工对这家公司缺乏由衷的文化认同和道德归属。

这些言论和观念以内部文件的方式在三株中高层管理人员中灌输、传播,自然便生发出一些具有“三株特征”的公关行动。比如,三株的不少分公司在一些地方的人民检察院设立了“明察秋毫基金”,在公安局设立了“保一方平安基金”,在一些县市设立了“见义勇为基金会”。三株口服液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席卷全国,并如此轻易地开展各种引人注目的大型活动,不可否认,吴氏父子所谓的“利益共同体”理论及实践在其中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

除了与政府部门建立这种不无暧昧、隐晦的公共关系之外,三株在对竞争对手的态度上则是十分坚决和无情。1995年8月,三株公司专门发出了一个编号为第25号的关于《三株公司信息工作规范》的文件,文件要求:

根据信息,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出对策(例如,对其违法广告进行举报,对其义诊活动进行破坏等)。

特殊使命:

1. 与各地区经理紧密配合,通过我们的公共关系,通过种种手段拉拢、瓦解竞争对手的公共关系,使其为我们服务。

2. 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对手的内部建立“线人”。

(1) 对竞争对手内部人员进行耐心细致的调查,寻找合适人员,通过直接、间接方式,联络感情、施以恩惠、建立长期关系,为我们提供对手的内部信息。

(2) 针对部分竞争对手有关招聘启事,派人应聘或通过他人介绍进入对手内部任职,建立我们自己的情报员。

从这些充满敌意和战斗气息的文件,我们可以窥见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保健品市场竞争之惨烈和戏剧化。或许,在这样的竞争氛围中,三株并不是唯一在进行这些操作的企业,它肯定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只是从这样的一个侧面,我们对“三株神话”会有一个更为人文及社会化的考察。

所以,我们说,研究一家中国企业的兴衰,往往应当多考虑非经济的要素。很难说这些企业是被谁击败的,关键在于,企业与整个社会及市场均处在一种不规范的动荡的大气候中。恩格斯说过,“原始积累的每个毛孔都充满了血腥”。在某种意义上,企业在初创期为了攫取超额利润和加速原始积累的速度,都或多或少地会采取一些非正当乃至不可告人的战术。然而,在企业跃上平台,步上稳定发展之后,企业家则应迅速修正,以更为透明化、规范化的方式来从事企业的经营活动。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