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其他小说>大败局Ⅰ> “瀛海威哗变惊天下”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瀛海威哗变惊天下”(2 / 3)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瀛海威这支团队是国内一个不可多得的知识精英群体,在技术、管理和服务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和丰富的经验。《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在评述文章中十分羡慕地陈述道:在技术应用和网络开发方面,几乎所有的瀛海威网上应用软件都是自行组织开发的,丰富的网络维护、网络开发和管理经验,是这支团队最大的技术特长;在信息内容的组织与开发方面,以团队成员为核心的网上创意思路,确保了“瀛海威时空”站点在几乎没有任何新投入的前提下,仍在国内网上中文信息内容的质量和丰富性方面居领先地位;在企业的经营组织和管理方面,瀛海威各地分公司几乎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由这支团队中的成员独立创建的;在信息服务的质量方面,瀛海威被公认为是高水平的,在线路资源、价格等条件与他人比较完全无法抗衡的恶劣条件下,瀛海威正是靠着优质的服务赢得了客户。

也就是说,在张树新离去之后,正是依靠着这支管理团队的力量维系着瀛海威仅存的江湖尊严和生命线,甚至它仍被认为是“最受用户欢迎的中文信息网站”。

在哗变发生后,中国兴发集团与这支管理团队曾进行过数度接触,然而最终仍是恩断情绝,覆水难收。从表面上看,双方的矛盾在于各自

0月,他的强力炒作得到了回报,在该月的美国《时代周刊·数字化年代》年度专刊上,他赫然名列“全球计算机数字化领域50位风云人物”之中,与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杨致远等并列。

曾经在瀛海威之后亦步亦趋的四通利方此时也突然发力了。王志东连续3次赴硅谷“吸氧”,确立了“发展全球华人互联网应用”的战略目标,并融到了650万美元。他与当时号称全球最大中文网站的华渊网接触,并终于在1998年底正式将四通利方改组为新浪网,在第二年7月公布的“中国十佳网站排行榜”上跃至第一。

在南方,一位叫丁磊的26岁程序设计员则创立了网易,他率先推出免费个人邮件服务和国内第一个虚拟社区,以其鲜明的个性和无偿化的服务崭露头角。

就在同时,海外的网络巨头也开始窥睨中国市场。1998年5月4日,雅虎开通中文网站;仅隔一天,阿尔塔维斯塔全球检索引擎也正式发布中文搜索功能;又过两天,网景的中文版“网络中心”宣布进入最后倒计时。

1998年,是一个属于搜索、门户和免费登录的年代。在这一浪潮中,全能型的、收费的瀛海威已从第一梯队中悄然地消失,退出了主流的行列。这时的中国网络产业处在一个启蒙的年代,有着所有启蒙年代的共同的特征:概念创造奇迹,模式决定一切,进入门槛低下,竞争无序而激烈。正如杨致远所言,“互联网是一个没有经验,甚至也不需要经验的地方,靠能力、创造力和运气就可以”。

瀛海威的命运就这样注定了,它的创造力日渐枯竭而又缺少好运气。作为第一大股东的中国兴发集团,对瀛海威的投资原本就带有一定的风险投资的色彩。1997年初,瀛海威的品牌声势达到顶峰,从资本运作角度来看,此时的“瀛海威时空”应该是处于最佳卖点。但是当时的投资方被表面的利好现象所迷惑,希望进一步推动其全国发展规划,以获取倍增的效益,可是模式的落后和经营理念的非主流,使得瀛海威在很短的时间内便滑离了资本市场的最佳投资热点区。到危机已露端倪的1997年底,中国兴发集团才开始与黄鸿年的香港中策集团频频接触,以期获得融资,作为瀛海威进一步拓展市场的支持。但最终因为香港金融危机的冲击,黄鸿年自顾不暇,合作意向流产。就是在如此危急的情形下,中国兴发集团开始直接介入经营,并在战略上重新思考自己的投资定位,逐步把单纯的风险投资转入战略投资,将瀛海威资源纳入中国兴发集团整体发展战略范畴,酝酿实行全新的资源配置与业务规划。在这样的考虑下,更换总裁似乎是一个顺理成章的事了。

值得商榷的是,中国兴发集团在做出如此敏感决定的时候,对时机和方式的考虑不够细致,对可能发生的舆论和信任危机缺乏准备,以致决定一出,哗声四起,把自己弄成了一个蛮横、急躁的婆婆形象。在一个危机已经显露的时期内,如果再出现这种缺乏理性沟通的情况,那么任何出人意料的事就都可能发生了。不久,一个更惊人的新闻再一次把中国兴发集团逼到很被动的角落。

1998年11月26日,就在张树新被迫辞职5个月后,一条帖子挂满了互联网上大大小小的中文论坛:瀛海威公司除总经理外的整体管理团队集体出走。

一份由15人集体署名递交给中国兴发集团的“辞职报告”称:中国兴发集团高层关于瀛海威将“彻底改革”、“彻底转型”、“凤凰涅槃”的新决断,与公司经营人员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憧憬存在明显的分歧,他们“深感已无用武之地”,“无意于苟延残喘”,“已汗颜于继续领取瀛海威的工资”,“我们需要能让我们继续施展才能的网络信息服务空间”。

这是迄今中国网络业界最严重的一次人才集体大逃亡。“瀛海威哗变惊天下”,唯恐天下不乱的传媒用这种耸人听闻的标题渲染着这一事件的凝重。如果说张树新的被迫辞职是拔掉了企业的一面旗帜的话,那么,这次集体出走则无异于整个“瀛海威高地”的自我引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