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其他小说>大败局Ⅰ>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1 / 2)

3年后,被称为“报社最好的记者”的张树新突然又决定到中国科学院高新技术企业局从事企业策略研究工作,她参与制订了中国科学院2000年产业规划,目睹了中关村的神奇崛起和无数企业神话。又过了3年,在汹涌而至的“下海”热潮中,按捺不住创业冲动的张树新走出中国科学院,创建了北京天树策划公司,当起了一个到处指手画脚、忙碌而快乐的策划人。其间,张树新还和丈夫姜作贤一起做起了刚刚热起来的传呼台生意,并很快挖到了生意场上的第一桶金。“传呼台是短期生意,不久我们就出手了。在1994年,我们又没事可干,于是就闲着。”

这年底,张树新跟丈夫一起去美国游历。在一位同学的家里,她收到了一份印有e-mail地址的通讯录,也就在这一刻,“互联网”这只长着翅膀的精灵飞进了张树新的视野。其时,马克·安德森刚刚发明了马赛克网络浏览器,美国的上网人数首次突破了100万,比她小4岁的杨致远已经与大卫·费罗一起在斯坦福大学的一个拖车里开出了划时代的雅虎(YAhOO?选)网站。

就在张树新收到那张启迪了她心智的通讯录后的第100天,她走进中国邮电部,成为第一个申请做互联网服务的人。没有人知道该把她的申请单放到哪一类,没有人知道如何去收费。这实在是一个新鲜的、像空气一样透明而又确实存在的事业。

其实,连张树新自己也不十分清楚自己到底能提供什么服务。这个“元问题”始终困扰着张树新和瀛海威,甚至可以说,瀛海威的每一个探索都是对这个问题的一次解读。她与丈夫一起设计出的“瀛海威时空”网络是挂在中国科学院之下的全中文界面的交互网络,是当时国内唯一立足大众信息服务、面向普通家庭开放的网络。“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互联网上走一遭……”登陆瀛海威的用户必须登记在册,并需缴纳一笔入网费。这基本上是“美国在线”早期模式的翻版。

记者、策划人出身的张树新很快让瀛海威获得了惊人的知名度。她也迅速地穿上了领跑衫,跑在了还显得稀稀拉拉的中国互联网长跑队伍的最前头。

在一个万物萧瑟的秋天,写一段关于中国网络业的悲情故事,是合适的。

如果在1年前,可能还不会有很多人静下心来仔细倾听。那时候,大洋彼岸的纳斯达克号角正唤起多少青春的激情;那时候,无数的MBA和高IQ的青年精英们正忙着爬上淘金的快车;那时候,只要你站在稍高一点的土墩上,迎风吼出一句话,你就会被推拥为新经济英雄。

如今,纳斯达克的号角似乎有点喑哑了,曾经踌躇满志的CEO们开始为明天的生计哭泣了。大雾挡道,山穷水尽,人们这时才突然发现,那些意气风发的领跑人在大雾中跌倒了,流血了,失踪了。一个年轻产业的成熟,往往需要无数浸满鲜血和泪水的失败来作为祭奠。只有当一种失败的原因被这个产业中所有的人记取之后,才可能不再出现下一个牺牲者。

于是,风雨飘摇中的瀛海威和一个曾饱经沧桑的女人,在此刻显出了其特有的意义。

1996年的早春,北京,中关村。

在这个尚未成形的市场中,张树新义无反顾地担当起了启蒙者的角色。瀛海威人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北京魏公村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民营科教馆,所有人都可以在这里免费使用瀛海威网络,免费学习网络知识。瀛海威还开发出了一套全中文多媒体网络系统,以低廉的价格为中国普通老百姓打开了一扇进入信息高速公路的大门。张树新在各大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在普及网络知识、传播网络文化的同时一遍遍地告诉国人:信息产业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的一个重要机会。她向中国科学技术馆无偿提供“中国大众化信息高速公路”展区;她同北京图书馆合作,在“瀛海威

在这个被称为中国硅谷的南大门零公里处突然竖起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有多远——向北1500米。

在高速公路刚刚开通不久的北京城,这块广告牌被很多人当成了路标,忙碌的巡警们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天大地大的皇城根,哪来的信息高速公路?

现在,这一天被认为是中国网络产业的一个纪念日。那个竖广告牌的女人和她的“向北1500米”的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因此走进了历史:张树新和北京瀛海威信息通讯公司。

1986年,23岁的东北抚顺姑娘张树新走出了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的校门。就在那一瞬间,她突然发现自己的个性并不适合自己原来的理想。这位就读于化学系、自幼渴望成为“居里夫人”的才女是中国科技大学历史上第一位女学生会主席、诗社社长。“当初我之所以学化学是因为我想成为化学世界的中国居里夫人。但后来发现自己没有如水心境,做不了学问;自己又天性自由,也不宜从政。为了圆中学时代当一名战地记者的梦,毕业时选择了记者行业。”

于是,自主意识超群的张树新出人意料地放弃了出国和报考研究生的机会,到《中国科学报》当了一名记者。日后,她又一次次地在人们不解的目光中改变自己的人生轨道。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