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都市言情>中年婚姻危机> 申请解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申请解禁(2 / 3)

先不说《换位》的文学技法意义,就笔者看来,这部具有相当有趣、客观的社会断代史引介作用:《换位》以生动细腻的刻画、幽默揶揄的口吻、翔实地描绘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英美的时代风貌。借由“世态喜剧”(novelofmanners)这一文类载体,《换位》呈现的是个体身份认同与公众价值意识之间种种借位、错位、定位的挣扎。整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基本就是个断裂的年代,洛奇的《换位》描绘的就是固有的意识价值、社会结构、政治框架、文化模式被扯断、嫁接的情况。社会福利基本完善的英国对应个人自谋生路、自圆其梦的美国;节俭爱物的英国对应崇尚消费的美国;保守温吞、内敛爱智的英国对应开放热情、喧闹享乐的美国:这些对照只是中对英美文化社会比较的焦点;在这个视野外,同样明晰易懂的,是洛奇如何“一石二鸟”地借由《换位》把战后英国的学术争议以化的方式表述出来。

洛奇的学术生涯与当代英国文学息息相关。首先,他的成名作品“卢密奇学院三部曲”被称为是“校园”的经典。在英国也好、美国也好,“校园”这一个新的文类约兴起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是英美

由欧陆主导的文学和哲学思想的体现。

《换位》是洛奇“卢密奇学院三部曲”的开篇,成书于1975年。洛奇在1969-1970年间曾在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做交换学者,目睹美国学运与嬉皮风潮;他的亲身见闻为提供了第一手的文化比较资料。《换位》的写成,就故事情节看,是英美社会文化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剧变;就文本生成与创作者整体文学生涯来看,是战后英国就创作及研究走向这一学术争议的综合揉成。《换位》由英格兰中部卢密奇大学的英国文学学者(讲师)菲利普·斯沃洛与美国尤福利亚大学英国文学学者(教授)莫里斯·扎普的学术交流互换项目展开;洛奇在书中形象地塑造两个学者来代表英美各自的文化、学术与社会氛围:菲利普的瘦弱、阴柔、摇摆不定的学术兴趣,映衬出莫里斯在追求女学生和学术声望等方面的饥渴和积极进取。

洛奇以诙谐的笔调调侃了英美高等教育的制度差异、对文学研究的歧见、学术机构对待来访学者的态度反差。洛奇还挖苦讽刺象牙塔之外,英美各自的交通建制、医疗福利、影视文化、道德界限、性爱婚姻观、财富观和贫富差距现象。众所周知,劳伦斯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在1960年才得解禁,英国社会才算逐渐由阶级与性双重意识禁忌中解放出来;试着想象面对一群“要做爱,不作战”的美国嬉皮青年,拘谨木讷的英国学者菲利普那目瞪口呆的模样!再想象一下莫里斯把《花花公子》借给爱尔兰房东的小侄女看,那虔诚的天主教徒房东会是多么地震惊与羞怒啊!

菲利普和莫里斯两人阴错阳差地卷入以当地学府为缩影的文化社会的矛盾里,并发现他们长久以来秉持的价值与个体意识也被打破、被重塑。《换位》里,主人公们换的不但是工作环境,连人生观、个性爱好、甚至婚姻家庭也随之调换!

各自的职业、婚姻、自我感等等中年危机都因换位而得到缓解。阳光灿烂的尤福利亚大学让菲利普改头换面,他消沉已久的性激情在一夜情及婚外恋里苏醒,他与莫里斯的妻子,思想解放的女权主义者德丝蕾,发展亲密关系,学术研究也随之获得成果。另一方面,莫里斯的不贞惯性也被柔顺的希拉里驯服,他在学术方面急于求成的毛躁也在英国相对冷静、克制的氛围里得到纠正。

这部结构分为六章,第一、二章为传统的写实风格,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铺开故事。第三章借由书信体裁勾勒出两位学者的异地生活和他们与妻子的情感交流。第四章用杂烩拼贴式的方法把卢密奇及尤福利亚两地校报、当地新闻、学生传单等时事动态呈现出来,让读者直观地“参与”两位学者与当地校园的冲突纠葛。第五章又回归写实语言,把前一章新闻纪实式的直视、剥离式视角柔转为全知的第三人称叙述衔接。

第六章是电视/电影剧本;读者的注意力随着摄影机的推近或拉出而游走在这两对夫妻之间的对话与行止。不仅如此,脚本也频繁地对场景、音响、内外镜头的景深与切换等下达指示;在镜头超脱物外的冷冽凝视里,由不同字体凸显的拍摄指令所造成的阅读干扰之下,一系列的摄影视觉语言把故事人物原本栩栩如生的个性铺垫都剔除殆尽;故事人物都被抽干血肉,成为只会按提示背台词的傀儡。

就像《仲夏夜之梦》里的荒唐韵事最终以喜剧收场,洛奇的四个主人公经过一夜对峙,破晓前也各自破镜重圆。翌日,两对欢喜冤家分别上街购物;回到酒店后又继续讨论家庭安排。这时,菲利普打开电视,银幕上出现尤福利亚大学学潮游行的报导;众人被新闻吸引,菲利普和莫里斯针对性解放、反战等时事侃侃而谈,不知怎么地,菲利普扯上奥斯丁的《诺桑觉寺》的结尾处理,并陷入独白式的呓语,兀自叨念着写实总预示、并期待着一种结尾的传统——这时,拍摄指令出现,菲利普话没说完,耸耸肩,镜头便定格冻住,就这么戛然而止。

洛奇的文学意义是多重的。《换位》既是,更是针对语言的可能性的探索。语言中的自指性(self-referentiality),虚构、戏谑、模仿、互文指涉、游戏、拼贴等等技法都让读者耳目一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