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我在三国救蜀汉> 第476章 诸葛孔明的伟岸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6章 诸葛孔明的伟岸(1 / 2)

所以,诸葛孔明猜出老夫

是徐州最后的赢家,这一点问题都没有,毕竟当年我们两人都是琅琊之人。

互相之间,也是有些了解的。”

听着王祥的解释,费承不断的点头,他知道诸葛丞相已经说服了他,他到也不介意听一听王祥对于诸葛丞相的评价。

只不过他想不到的是,接下来,王祥对于那位已故的丞相大人评价会这么的高。

“诸葛孔明能够被你家那位陛下还有那位先帝委以重任,这种能耐并不值得惊叹。

你莫要反驳,等你在成长一些,你也可以做到,因为这只需要很简单的推算就足够了。

这曹魏之地奉行的是九品中正之法,到了现在这个地步,这种制度已经根深蒂固,万万不可轻动了。

所以,世家之间最终也一定要争出一个长短高低来。

而徐州之地有十分的特殊,当年徐州遍地诸侯国,本来就是势力错综复杂,大大小小的豪门世家,数不胜数的矗立在这一方大地上。

这是司马昭重用王祥以及王家的理由,但是这同样也是一个漏洞,那就是只要有一个人能够快速的打破王祥心中的那份儿谨慎,给他足够的理由,以王祥的老辣和经验,他会做出谁都来不及应对的动作。

人老成精,这就是第二种用法。

而很明显,诸葛孔明就是这个能够快速打动王祥的人,很难想象一个死去一年多的家伙,是怎么能够这么精准的预判到王祥会成为徐州的首席世家的。

费承对于诸葛孔明的崇敬,都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王祥看着这个同样惊讶的小子,不由的轻笑着摇了摇头。

或许是为王家找到了新的未来,王祥此时的心情与刚刚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可以说,诸葛攀这个小家伙出生的那一天,他就已经站在了许多人的前面,就算是刘禅不用九品中正之法那也是一样。

因为诸葛攀哪怕是平凡之人,只要他不做什么过分的事情,他也一定会有一个极好的平台,一路都会顺风顺水的走下去。

没有人会觉得不公平,因为若是

不这样,那对于诸葛孔明和诸葛乔才是真正的不公平。

而此时,这两个生辰八字,代表的是两个地位。

作为大汉丞相的诸葛孔明,他有着常人所无法比拟的本事与能力,这一点是举世公认的。

或许他这一世的所作所为不如历史上那么波澜壮阔,但是他的手法就如同春雨一般润物无声,无声无息之间便能够让局势顺着自己的意思行走下去。

而这一次也毫不意外,诸葛孔明给王祥的东西,他压根就无法拒绝。

那是两封帛书,全部都是大红之色,里面有黑色的墨汁书写了慢慢的一面东西。

而这些东西也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它们叫做生辰八字。

“或许你现在还没有发现,诸葛孔明真正强悍的地方不是再与他死前就能够预测到现在老夫的情况,而是在于他的自信,这种自信某家只在半个人的身上见到过。”

王祥的话让费承不由的愣了一下,“自信?半个人?”

费承觉得刚刚还好好的一个人,现在怎么就突然不说人话了,这大白天的说的他只感觉自己后背阴风阵阵。

王祥看

只不过当年太祖一场屠杀,让无数的家族被就地覆灭,同时也让诸多家族外逃远离。

之后留在徐州的也就是一个陈家还能够拿得出手,可是这个唯一能够拿得出手的陈家,现在也就剩下一个陈骞还算是有些本事。

可笑的是,陈骞之父陈矫还是外姓人跟过去的,这家伙从跟上就不是陈家人。

所以想要在徐州选出一个家族,王家从实力还是威望上那都是不二之选。

而老夫虽然痴活了数十载,却也有些名声,镇压这一州之地,到也算是没有问题。

“你这小子是在吃惊什么,是觉得

诸葛孔明那家伙死前还能够看的这么远么?”

费承猛地一愣,也知道自己刚刚有些失策了,让王祥看到了自己的模样,不由的有些羞惭之色。

“丞相大人,的确是学究天人!”

听到费承毫不犹豫的就承认了下来,没有在故作镇定的给自己找一堆乱七八糟的理由,王祥轻笑着点了点头为这个小家伙说了声好。

大汉太子妃,甚至可能是未来大汉的皇后,以及诸葛家的长妇,未来执掌半个诸葛家的女人。

这两个女人只要贤良淑德,只要有足够的能力,王家的地位,那就是真真正正的稳如泰山。

因为代表着皇亲与权贵的极致,王家就算是半路来投,那也是一等一的家族。

诸葛孔明算准了王祥的顾虑,年纪大了,实在是折腾不动了,所以他很难做冒险,同时这也是司马昭为什么会将他放在徐州的原因。

因为老了,所以看得多了,也就谨慎的多了,就算是有什么问题,司马昭也能够有足够的时间反应过来,然后做出足够的应对。

而最上方则是写着生辰八字的主人。

第一封信帛,写着的名字,叫做刘璿,不是同名同姓,王祥和费承都知道,这就是那位困在了下曲阳之中的大汉太子刘璿。

而第二封信帛上的生辰八字,写的是诸葛瞻,大汉丞相诸葛孔明之孙,诸葛乔之子诸葛攀。

诸葛亮死了,但是大汉丞相这个职位从来没有取消过,而且诸葛瞻现在在汉室之中也是颇有名气之人。

诸葛恪堂侄,诸葛瞻之侄,大汉吏部尚书诸葛乔之子,这个吏部尚书可不是之前的那种,大汉的吏部尚书是六部之首,与尚书令几乎平级,地位还高了其他五部尚书半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