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都市言情>干宋> 第180章 出兵条件(求月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0章 出兵条件(求月(2 / 3)

这回李存总算是有点诚意的解释了一句:“以我唾手可得的秦岭-淮河以南五路,去交换我不知得付出多少代价方能取得的燕云十六州外加平滦营三州,不论怎么看,我皆吃亏也,我无法与臣民交代。”

眼见着差一点点就能说服李存了,李邦彦也拿出来了他的底牌:“若此事得以实施,我赵宋可册封吴国公为皇帝。”

这个册封可就不是大国对小国的册封了,而是大国承认你也是大国的册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金国崛起以后,主动找辽国要求册封完颜阿骨打为皇帝,可耶律延禧不愿意完颜阿骨打这个他曾经的家奴跟他平起平坐,进而拒绝册封完颜阿骨打为皇帝,女真人一气之下继续向南打,使得辽国一败再败。

换而言之,这个册封主要就是承认你这个国家和你这个皇帝,两国可以进行国与国之间的往来。

李邦彦一下子就明白了吴敏的意思是,既然李存可以自己夺取秦岭-淮河以南五路,那他们还不如将主动撤出秦岭-淮河以南五路做个筹码。

李邦彦不是不知道,事情肯定没有吴敏所想象得这么简单。

可双方已经谈到这里了,如果吴敏不许这个诺,也谈不下去了。

关键,李邦彦和吴敏不论谈成什么样,最后都得让赵佶和赵宋王朝的文武百官来确认。

如果赵佶和赵宋王朝的文武百官不认可李邦彦和吴敏谈出来的条件,这个和约根本就成不了,更执行不了。

接着,吴敏语气一转:“然则,若你我两家达成和约,我大宋将大军自秦岭-淮河以南五路撤出,再号召吴国公所不喜的豪绅大族自此五路撤出,退一步说,即便那时尚有部分豪绅大族留恋故土不愿自此五路撤出,无我大宋大军统领,他等必难成大事。”

说到这里,吴敏不无诱惑的说:“恁地时,吴国公便可兵不血刃尽得秦岭-淮河以南五路疆土,而后秦岭-淮河以南尽归吴国公所有,你我两家南北分治,井水不犯河水,岂不美哉?”

李存听完,品了品,说道:“有点道理。”

李邦彦和吴敏刚露出喜色,李存就语气一转:“然我若率大军北上,家中必定空虚,恁地时,你家趁我家空虚,率大军南下夺我疆土,那我岂不是千古

“这……”

这个佐证就是虎贲军的名字。

虎贲者,宫廷禁卫军的将领也,亦是勇士也。

李邦彦和吴敏甚至脑补,李存最开始的时候可能就是想建一支强军,等待朝廷降下招安,然后为国争战,成为皇帝的亲卫,之后像卫青、李靖那样为皇帝收复燕云十六州,再之后北征漠北,封狼居胥,马革裹尸。

只可惜,后来造化弄人,李存打着打着突然发现,本想成为皇帝亲卫的他,竟然成了亲卫的皇帝。

这么一脑补,李邦彦和吴敏不禁在心中捶足顿胸!

把胡虏打到长城以北,收复沦陷在胡虏手中二百多年的汉人故地燕云十六州,帮汉人将喜欢南下烧杀抢掠的胡虏挡在关外,那这个人可能蠢是蠢了点,但却也真的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李存没隐藏自己对这样的大英雄的敬畏,甚至是向往。

这让李邦彦和吴敏大喜过望,他二人不约而同的想:“敢情李贼是一个莽夫!”

这也附和李邦彦和吴敏所想象的李存。

豪侠。

对于这样的虚名,向来务实的李存,一丁点都不感兴趣。

所以,李存还是摇了摇头,表示还不够。

李邦彦一咬牙,又道:“我大宋可嫁一位帝姬与大都督为妻。”

可李存还是不同意:“我已有正妻,你家帝姬来了,也只能是妾,然则,即便你家帝姬过来给我做妾,亦

所以李邦彦并没有阻止吴敏继续说下去。

吴敏继续说道:“吴国公得秦岭-淮河以南五路,便可在秦岭淮河一线再建一道防线。比之前多了一道防线,吴国公境内总归安全了罢?”

李存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他点点头:“这还算有点诚意。”

见李存松口了,李邦彦和吴敏又想松一口气。

可谁想,李存竟然还不知足:“不过还不够。”

李邦彦和吴敏心说:“你要不是千古

吴敏狠狠一咬牙,说道:“若吴国公不信我大宋,我大宋可先将淮南荆襄两地大军撤出,以示我大宋诚意。”

吴敏此言一出,李邦彦不禁就是一惊,因为这个条件已经超过了赵佶给他们的底线。

李邦彦赶紧看向吴敏。

与此同时,吴敏也看向了李邦彦,然后借着扶冠的遮挡,用唇语对李邦彦说:“不给他亦可自取。”

——李邦彦和吴敏心想,但凡童贯他们那些人给力一点点,眼前这位吴国公就是我大宋王朝的征北大将军了!

可李存“动了动心”之后,就又平静了下去,接着“直言不讳”的说:“你所说确实令我有些动心,然今非昔比,我身后有数千万民众,我岂可不顾他们安危,冒险为你家夺取疆土。”

吴敏一听,忙纠正李存道:“非是为我大宋夺取疆土,而是我大宋以秦岭-淮河以南五路疆土跟吴国公交换燕云十六州加上平滦营三州。”

李存嗤之以鼻:“秦岭-淮河以南五路便在我手边,我唾手可得,何需你家送我?”

吴敏辩解道:“吴国公此言差矣,若我大宋不管北方边界,将北方边界上的那上百万大军调回秦岭-淮河以南五路,号召民众焦土抵抗,莫说吴国公未必真能得此五路,吴国公最后纵然得此五路,亦是经历战火煅烧过的五路疆土,满目疮痍,遍地难民,十室九空,怕只怕十年都未必能够恢复如初。”

义气千秋。

因看不惯民众遭遇苦难,率众而起。

做事好意气用事。

不屑于内斗,志在封狼居胥,崇尚卫青、李靖那样的大英雄。

头脑灵活的李邦彦和吴敏都能找到佐证。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