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其他小说>跟着姓名学国学> 第269章 甘露之变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9章 甘露之变(1 / 2)

他们进行了一系列周密的策划,居然没人想到要安排重兵保护皇上。此番眼见宦官们逃出生天跑了过来,李训等人慌不择路,居然放弃身边最大的倚仗唐文宗,转身向外就跑。

守门的士兵倒是准备关门,却被仇士良一声大喝硬生生打断。此时若稍微有个主心骨高呼一声“关门”,宦官们就进不了门。如果有个胆子稍微大一点的大叫一声“杀”,宦官们可能在劫难逃。

然而没有这么一个人出现。唐文宗更是已被吓傻了,从始至终一言不发,成了一个沉默的工具人。

等到仇士良等人一溜烟跑到唐文宗跟前时,李训这才如梦方醒:糟糕,皇帝不能落他们手里。急忙命令金吾子上殿保护皇上。

然而,此时已经来不及了。

宦官前脚刚走,李训后脚开始紧急部署。此时一切看起来按部就班,水到渠成。谁知他信任的人都是一些酒囊饭袋,一个个慌得两腿发抖,不敢前去。

事态由此逐渐失控。

此时已是箭在弦上,他们招募的几百私兵已集结在丹凤门外,手持武器等待命令。反而那些有正式军事编制的部队却是参差不齐,很多都没有应召而来。

这个时候,所谓的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也掉了链子。他一路上神色慌张,语不成调,汗流不止,很快引起了仇士良的疑心。

恰在此时,老天爷也站在宦官这边。

杜悰与李宗闵约定好后,打马找到李德裕说:李相有意拜你为亚相。李德裕又惊又喜,流着泪反复致谢。只可惜李宗闵自己否定了自己,结果错过了这稍纵即逝的绝佳和解机会。

不久,李德裕加授同平章事,封赞皇县伯,食邑七百户。而李宗闵则被免去宰相,牛僧孺出为淮南节度使。

这下轮到李宗闵慌了,赶紧托人请求与李德裕见面,被委婉拒绝。李德裕淡淡表示,他与李宗闵没什么怨恨,但是见面也没什么理由。

谁知短短不过一年时间,形势再次变化。郑注和李训得到唐文宗重用,为人正直的李德裕受到两人排挤罢相,以镇海军节度使、苏常杭润观察使再次出镇浙西。

幸好李德裕被驱离了京师,因为李训策划的诛逆行动就像一场闹剧。

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无不利。

悔恨消失,无需考虑得失。前进吉祥,并无不利。

当我们不顾个人得失,排除万难向前进的时候,会发现运来天地皆同力,很多困难和麻烦会迎刃而解。

李德裕没有机会亲历李训策划的军事行动。此前他在宦海沉浮,累迁至兵部侍郎,并因得到裴度的推荐,一度有望拜相。

但这一次,另一个李姓人成了拦路虎。吏部侍郎李宗闵得宦官之助,抢先拜相。

皇帝在手,天下我有。李训等人投鼠忌器,只能看着宦官将唐文宗扶上软轿夺路而出。

生死攸关时刻,李训终于雄起,冲上前去一把抓住软轿,大声叫道:“我还没奏请朝政,陛下不可回宫!”但是,宦官人太多了,李训一个人不济事。他只能徒劳抓着软轿不放,一直被拖到宣政门,这才被宦官们踹翻在地。

由此可见,宦官们也已吓破了胆。他们一路上只想拼命逃回老巢,谁也顾不上对付

一阵风起,院中帘幕飘扬,露出众多手执兵器的士兵。仇士良等人见状,立即返身就向外跑。

区区几个宦官,他们有能耐跑得掉吗?

他们本来跑不掉,都已经进了院子了,在哪里杀不是杀呢?但韩约是个废物,眼睁睁看着他们夺路而逃却不发一言。

十四万人齐解甲,宁无一个是男儿。

不止韩约是废物,李隼等人也是一群废物。

他但凡有一点点“失得勿恤”,少计较一点点个人得失,遇事多和郑注商量着来,也许结局会大不相同。

公元835年早朝,左金吾卫大将军韩约突然下拜称贺,说昨晚在左金吾衙门后院的石榴树上有甘露降临,此乃祥瑞之兆。

李训于是带着还蒙在鼓里的文武百官向唐文宗祝贺,并劝说皇帝御驾前往,以接受上天赐予的祥瑞。

唐文宗表示同意,又命宰相和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先去察看消息。不久,李训匆匆回来禀报,说那不像真正的甘露,暂时不宜向公告天下,否则有可能闹大乌龙。

唐文宗说:“哦,还有这种事?”于是命神策军护军中尉仇士良和鱼弘志带着诸位宦官前去察看。

李宗闵(783年-846年)是李唐宗室郑惠王李元懿的后代,牛党的另外一名领袖。他刚刚上位,便将李德裕外放为郑滑(今河南省北部,安阳滑县一带)节度使。

与之对应,裴度辞相,出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而牛僧孺重新入相。牛党在党争中再次占得先机。

然而李德裕不怨天,不尤人,外放之时兢兢业业着手整顿边防,恢复民生,很快因政绩突出而官拜兵部尚书。他崛起的势头已经压不住了。

这个时候,牛李两党本有机会握手言和。

有一天,京兆尹杜悰去拜访李宗闵,却见他正闭目沉思。杜悰猜想李宗闵一定是在想李德裕之事,于是帮他出了一个主意,建议他为李德裕安排御史大夫之职,或可化干戈为玉帛。御史大夫相当于副宰相。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