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都市言情>拯救大明朝:我能与崇祯交换身体> 第192章 补足最后一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92章 补足最后一环!(1 / 3)

“千金之子坐不垂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徼幸,陛下万金之躯,为何管些农耕之事,莫非想学熹宗?

众臣的脸色有些难看,他们其实是不愿意来的,奈何锦衣卫下的是死命令。

田地之中,一道道藤蔓遮盖,上面衰草枯杨,看不出到底种的是什么,反而感觉像是种的水草一般。

当孙承宗几人来到京营屯田所的时候,看着满地的锦衣卫和东厂的人封锁着周边的区域,不由有些错愕。

“这是在做什么?”

因为谁都知道“信王”仁义,与其他反王不同,哪怕崇祯给他们分田,分粮,他们依然有不少人要跟着他闹起义。

这让崇祯忍不住问襄王爷,“爹,我这是做错了吗?”

“你没错,错的是这个时代,是这个乱世。”

崇祯:“……”

久久没有出声。

等试穿过后,他才点头,“虽然没有棉花效果好,但也是可以的……我就穿这个了。”

襄王的脸不由抽抽,可当着这么多人又不好数落这傻儿子。

这东西现在穿着还行,等真到了冬天,你就知道差异有多大了。

只能不断的给老韩使眼色,让他将这件棉服给收起来,到时候等儿子实在熬不住的时候,再拿出来。

接下来的几天,

但崇祯一朝,寒冷全国性的灾难,不仅棉花的需求暴增,而且寒灾后往往伴随着旱灾,棉花产量一低再低,这就导致棉花价格一路走高,堪比黄金,普通人根本无法承受。

“要不然,让他们先穿,我还不冷,等过段时间再说。”

面对属下羡艳的目光,崇祯还想推测,但老瞎子此时站了出来,“主公上次已经将棉服赐予我,若再推辞,冻出病来,我等还有什么脸面苟活于世?”

“是啊主公,还请一定要保重身体,到时天气极寒来袭,再想购买御寒衣物已经来不及了。”老韩不由分说,要将自己身上的衣物脱下。

他手下的百户苗海实见状也伸手脱自己的衣物。

这些数据将成为最好的经验,为明年全国番薯的推广做指导意义。

番薯……丰收?

这几个字眼落在几个大臣的耳中,让他们有些恍惚,即便早已经习惯皇帝的雷厉风行,但皇帝对于农作物如此上心,他们还是第一次见。

“丰收?能

众所周知,后世的四大火炉城市,应天府就是其中之一,但明末的小冰河史书,《明史·五行志》中记载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冬奇寒,河冻数日不解”。

《阅世编》中同样记载湖广地区冬天的天气情况,“大雪数天,平地积三尺。”

三尺便是后世的一米左右,八九岁孩童埋在其中,恐怕也露不出头颅。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足见应天府、湖广比后世的华北、东北也不遑多让。

有这么多的锦衣卫,明显是有着极大的保密性,这让大明的几个重臣有些不解。

刘之风急性子,忍不住拉着一个务农的兵勇问道:“你们这是在干什么?”

“番薯丰收了,我们要采摘番薯。”

此时的宋应星根本没有在跟前,而是在更远的地方,他正聚精会神的记录着数据,他的本子上,每一块地都做了标号。

从土质、施肥,灌溉……各种各样的数据,全都囊括其中。

……

京师,随着天气转凉,霜降本来应该是在九月初十,如今八月刚过中旬,草木上已经开始见霜。

而朱常淦今日没有在宫廷之内,而是带着孙承宗、杨嗣昌、刘之风等几个内阁成员前往务农司。

据宋应星传回来的消息,天气寒冷,番薯已经不再生长,可以采收。

这就是务农司?

崇祯穿着芦苇絮的衣服出去,将士们一个个看着他,无不眼睛通红。

“主公!”

“主公仁义啊!”

“主公……”

前来投奔的周边百姓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加的多了起来。

众将闻言,也纷纷效仿,凌冽的风中,人们都只穿着单薄的衣物,嘴唇被冻的发紫。

“罢,我穿还不行吗?”

崇祯深吸一口气,将棉服穿在身上,才终于感觉身上多了几丝温度,“军师,将士们如何过冬?”

老瞎子没有迟疑地说道:“有棉花,我们就有银子与百姓换,实在没有棉花的,我们就用芦苇絮塞进去,也可以御寒。”

“芦苇絮可以御寒乎?”崇祯让人拿一件,他非要试穿一下。

如今刚刚进入八月,便已经深秋柳陌露凝霜,衰草疏疏碧水凉,湖广之地已经开始准备过冬的衣物。

此时的气温虽然还没有降到冰点,但崇祯却是感觉南方的天气,似乎比北方更冷。

因为之前他一直在宫里,有炭火烘烤,并没有感觉多冷,如今陡然的变温,让他觉得有些难捱。

“吾儿,试一下这件棉衣。”襄王朱翊铭一边搓着手,夹着一件带着棉花的衣服走了进来。

棉花这东西,在明洪武爷的推动下已经开始大面积的种植。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