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3章 眼睛进沙子了(1 / 2)

整个大明大概有五百个卫所,也就是3000多万石粮食,到了崇祯时期,军屯制度早已经荡然无存了,根本无法补给军队,只能由朝廷调集粮食和运送粮食。

按京城一石米,五两银子来算,他手里这点钱都不够十分之一。

当然,崇祯朝,一卫的满员是五千,但实际人数都不过千,甚至有的卫所连百人都不到。

但卫所的军官却按满编向朝廷要钱,这也导致朝廷越加的不愿意往下拨粮饷,如此大明朝的将士越加没有战力。

这还只是各地的卫所,如今朝廷内外的官员欠俸也已经两年没发了。

朱常淦摇头,“暂时不要,朝堂局势诡谲,文官们还没有消停吧?”

“回陛下,今日六部主官再次聚集,想来……或许仍有不甘!”

“不甘?他们怎么会甘心?”朱常淦冷冷的说道。

作为既得利益者,从来都不是那么容易让出来他们吃下去的东西的。

这算是自己与文官集团的第一次交锋,但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次。

只有手底下的军队足够强大,对辽东军阀以及文官掌控的军队形成战力碾压,才能建立起来皇帝对于辽东军阀的绝对指挥。

朱常淦之所以对于文官集团出手,也在于此。

皇帝只有先通过整顿确立朝堂的秩序,掌握了张略主动权,才能真正将组建直属中央军的工作给落实下来。

才能进行接下来一系列的整合。

“皇爷,李若琏求见!”

土司兵训练成本低,训练过硬,但是其投入的经费不算多,装备远不如辽军及关宁军,但在战力上却不逊色于满清八旗军,依靠的就是高昂的战斗意志。

后金将士与白杆兵交战之后,皆给予了高度评价,“明之步兵,皆系精锐兵,骁勇善战,战之不退”。

“朕当善待这些将士啊!”朱常淦叹然。

大明朝有这么好的将领,有这么好的兵,竟然就这么被灭了,不免让人有些唏嘘。

不能让他们再让他们如浑河血战中那样,被自己人出卖而全军覆没。

朱常淦越往后看,心头却是多了几分心疼,“何至于此,何至于此啊……”

因为信上说,秦良玉不仅带着兵过来,还要带资过来,愿意拿出自己的全部家产作为军饷,以填补朝廷连年征战的军需不足。

这让朱常淦的都不由感到脸红耳赤,“再好的将领也无非能做到这一步了吧?”

他甚至在想,是不是减少一万白杆兵,但最终想了想,还是忍住了这个念头。

白杆兵是土司兵,都是来自山区,兵源质量好,农业消耗时间短,民风尚武,平时训练时间长,因此协同作战能力过硬,战斗力凶悍。

钱从哪里来?

大明朝在文官集团的操控下,从百姓身上刮,所以才有了加派的辽饷、剿饷与练饷。

更加可恶的是,负担增加幅度,并不

若能进一步,则朝中有话语权。

而在朝堂上有了话语权,才可以开启接下来一系列的资源整合。

朱常淦攥了一下拳头,“手里有刀了,猪肯定是挑最肥的杀!”

万历四十七年,大明朝发动了萨尔浒之战,为期仅两个月,大明朝损失了六万人,但自此之后,大明朝就再也打不起了,因为财政枯竭,国力不足支撑了。

单单以九边卫所,一个卫所,一个指挥使,两个指挥同知,四个指挥捡事,五个正千户,十个副千户,五十个百户,十一个镇抚,以及五千人的士兵,一年就的俸禄就68000石粮食。

“让他进来。”

很快,李若琏从外面快步走进来施礼回道:“陛下,第二批人马从大同回来了,已经将证据给确定下来。”

朱常淦点头,“暂且按兵不动,等朝中之事落听,再动手!”

“这些日子,继续查,朕希望这一次不动则已,动则雷霆一击,将其连根拔起。”

“是,陛下!”李若琏突然想到了什么,“陛下,是否将锦衣卫和勇卫营从城外调回来?京城如此多的信件,发送不出去,时间长了……”

“两万锦衣卫、一万五千勇卫营、两万白杆兵,还不到六万……不够!”朱常淦喃喃的的说道。

枪杆子出政权。

大明朝将倾,希冀谁能拯救大明朝?

指望文官集团控的兵部?还是希冀于辽东军阀?

谁也依靠不了,他们只会在背后递刀子,只能依靠自己,建立起来皇帝直接领导的一支直属军队。

比北直隶地区,以及流民招的兵,整体质量要好。

白杆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提供了更加灵活多样的作战方式,能够适应各种战场环境,尤其利于山地作战。

白杆兵再加上火炮、火铳配合,远比单一的火炮兵、火铳兵能发挥出来的战力大的多。

朱常淦眼眶有些发红的道:“王承恩,替朕写一封信,告诉秦总兵,其一心为国,朕甚感欣慰,然粮饷事宜,朕已经有安排,不必动手家中资产,另可在西南地区招募更多的土司兵,一切花费由朕……”

类似白杆兵的土司武装,在西南地区普遍存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