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二战:当今世界格局的奠基石> 160、【欧洲战场】斯海尔德河口战役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160、【欧洲战场】斯海尔德河口战役(3 / 3)

1944年9月8日,德国向英国伦敦发射了第一枚V-2,炸弹在伦敦市区爆炸。这是V-2首次成功袭击英国本土,在伦敦引起了很大的恐慌。

1944年10月7日,德军发射的1枚V-1导弹落在了安特卫普,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在随后的1个星期里,V-1和V-2导弹不断地落在安特卫普市区。相比之下,V-1导弹受天气影响较大,精度要低很多,所以造成的破坏比较有限。而V-2导弹作为弹道导弹,破坏力远大于前者,炸毁了安特卫普大量的建筑物。

11月10日,盟军为了拦截德军发射的导弹,抽调3个高射炮兵旅部署在安特卫普周边,对德军发射的导弹实施拦截。虽然他们对巡航式的V-1导弹拦截效果比较理想,但对V-2导弹无可奈何。

11月17日,1枚V-2导弹集中安特卫普的一座修道院,当场炸死32名修女。

11月27日,1枚V-2导弹落在安特卫普市区的坦尼尔斯广场。这里是安特卫普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从运输船上下来的美军会经过这里前往列日,英军则开往荷兰。除此之外,4条有轨电车的轨道在这里交汇,车辆和行人往来频繁。

岸防炮纷纷还击,与海上的盟军舰艇展开对射。27艘登陆艇有9艘被击沉,11艘丧失战斗力,人员损失惨重。剩下的登陆艇并没有退出战斗,他们继续抵近射击,为进攻部队提供火力支援。

借着登陆艇的掩护,突击部队向德军发起冲锋,同样遭受严重损失。经过激战,盟军用坦克摧毁了德军的一处炮台,然后在水坝上消灭了4门94毫米岸防炮。在空军和海面舰艇的支援下,他们冲入德军阵地,将所有岸防炮炸毁。

虽然失去了炮火的支援,仍然有不少守军凭借坚固据点抵抗。至11月2日夜,英军第155步兵旅替换前线各突击队,继续向守军进攻。又经过6天的战斗,守军才纷纷走出工事向盟军投降。瓦尔赫伦岛一战,盟军伤亡1400多人;德军伤亡1200多人,另有3000余人投降。

整个斯海尔德河口战役中,盟军伤亡累计1.2万人,德军的伤亡数字与盟军大体相当,另有4万余人被俘。

此战役的意义在于安特卫普港可以很快投入使用。相比于诺曼底、布雷斯特和土伦等大型港口,安特卫普距离盟军的前线要近得多,受内陆交通不畅的影响也小得多,所以该港投入使用能够大幅提升盟军的补给能力。

爆炸炸断了经过广场的地下输水管道,使广场变成了一片汪洋。当时一队英军正好经过广场,26名官兵当场被炸死;途经这里的市民共有100人被炸身亡。除此之外,还有300多人在此次爆炸中负伤。现场一片狼藉,到处是车辆的残骸和人体的残肢。

此后在长达170多天的时间里,德军向安特卫普发射了4000多枚V-1导弹和1700多枚V-2导弹。其中106枚V-1导弹和107枚V-2导弹落在安特卫普城区,共造成3700多平民丧生,6000多人负伤。盟军的高射炮部队在拦截导弹的行动中阵亡32人,298人负伤。

被德军寄予厚望的导弹虽然给盟军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远没有达到阻止盟军利用安特卫普港转运物资的目的。1944年冬,希特勒亲自制定的“阿登反击”,其最终的作战目标就是通过长途奔袭,重新占领安特卫普,从而打掉这座盟军最重要的后勤枢纽。

为了尽快让安特卫普港恢复运行,盟军夜以继日地清理河道的水雷和障碍物。至11月底,安特卫普港开始接纳盟军的运输船,物资补给和部队源源不断地被送上岸。

德军也十分清楚安特卫普对于盟军的意义。在斯海尔德河口战役结束后不久,希特勒就下令向安特卫普发射V-1和V-2导弹,以干扰港口的正常运行。

早在1932年,德国陆军就开始关注用液态燃料火箭作为远程攻击武器的可能性,并委派多恩伯格负责相关工作的推进。多恩伯格招募了年仅20岁的冯·布劳恩等人组建研究小组进入德国陆军兵器局,开始进行液态火箭推进的实验。同年,他们在柏林南郊的库斯麦多夫建立了火箭试验场。在此后的8年间,他们不断尝试,其第一代(A-1)和第二代火箭(A-2)最终因为设计不合理而失败。

除了液态火箭以外,德国空军也在此地开始研发无人驾驶飞行器的研究工作。1942年FI-103研发成功后,纳粹宣传部部长戈培尔亲自将此种新式兵器命名为“V1火箭”。V指的是德文的Vergeltungswaffe waffe(复仇武器)一词缩写,寓意是德国要用这种新兵器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失败雪耻,并向战胜国复仇。

在此期间,冯·布劳恩也没有停止研发的脚步。他的团队首先成功研发了A-3火箭,这一型号的火箭虽然实验取得了一些成功,但是射程仍然没有达到研究团队的预期。1937年9月,德国陆军划拨2000马克巨款作为下一代火箭的研发经费。A-4火箭在吸取A-5(A-3改良版)火箭的研发经验与资料后,在1942年终于研发成功。随即量产制造,1944年9月正式命名“V2火箭”。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