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其他小说>乐天派流浪的猫的新书> 第25章 甄士隐和王熙凤的接济,为啥结果不一样?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章 甄士隐和王熙凤的接济,为啥结果不一样?(1 / 2)

两人的品行一下分出了高低。贾雨村从骨子里就很虚伪,表里不一就是他真实的写照。而善良的刘姥姥,知世故而不世故,骨子里就有庄稼人的实在。所以,才有两人得到接济之后的云泥之别。贾雨村忘恩负义"乱判葫芦案",而知恩图报的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表示感谢,将辛苦种庄稼打下的头荏新鲜菜蔬送到贾府尝鲜。贾雨村最终也没有得到福报,"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被扛"。而刘姥姥更得贾府的助力,后来发展为乡下的有钱人。在贾府落难后,王熙凤无力照管女儿巧姐,致使巧姐被"狠舅奸兄"出卖,沦落到烟花之地。得知讯息的刘姥姥千里奔波倾尽家产救出巧姐。便有了"刘姥姥三进荣国府"、板儿与巧姐喜结连理等等可歌可泣的故事。

可见,面对接济对象,一定要善于甄别详加考察,不能盲目的菩萨心肠,一味地只管积善行德,不管此人的品行如何。

若"接济"了不该接济的人,不仅自食苦果,还会带来不良影响。如对那些桥头装乞丐背后混吃混喝的人渣,对那些一味索取根来不懂得感恩的败类,要坚决予以说:"不"。

如此,"接济"才有意义,才能使朗朗乾坤风清气正,才能种下应有的"善果"。

二、接济的方式不一样

《红楼梦》写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甄士隐接济贾雨村五十两银子,换来的结果是贾雨村的忘恩负义,当上应天府尹后并没有救甄士隐被拐骗的宝贝女儿。而王熙凤接济刘姥姥二十两银子,却让刘姥姥一辈子铭记,后来还救了王熙凤落难时被"狠舅奸兄"出卖的女儿巧姐。故书中写巧姐的判词是:事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同样是接济,结果却完全不同。这是为何?

一、接济的对象不一样

甄士隐接济的贾雨村,是读书人中的败类,也是书中让人厌恶的大反派。丫环平儿一说到他,就直骂他是什么农村的野杂种;贾宝玉一听说他来贾府,就心里不爽;就是贾琏也不认可其人品,反感他倚势强抢了石呆子的古扇逼得石呆子家破人亡……可见,贾雨村这个人,虽饱读诗书,还生得天庭饱满,却是一个不懂得感恩很不地道的背信弃义之人。

你看他在落魄之时的中秋之夜,得到甄士隐的接济后,所表现出的行径就十分寡情,让人不爽:"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将自己得了恩惠表现得理所当然,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实际上他得到接济后,早已顾不得停留,马上连夜进京赶考,仅留下:`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一语,便飘飘而去。根本等不得甄士隐"意欲写两封荐书"帮他"投谒个仕宦之家,为寄足之地。"

甄士隐接济贾雨村,方式方法简单,看的只是表面现象。只简单认为贾雨村饱读诗书,又有"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的抱负,及"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的向往,便视为看好的英雄,只不过是一时困于浅滩罢了。便仗义地给了50两银子并两套冬衣的接济。

甄士隐看似大方的接济,其实弊大于利,多有糊涂的地方。尤在贾雨村表露出不重视恩义的举措后还没警醒,只想当然地以为给他丰厚的帮助,便可以玉汝于成成就义举了。殊不知,这就类似"斗米恩升米仇",

可见:贾雨村那时就道貌岸然,没有想象中的懂得"知恩图报",他的踌躇满志不过是虚伪的投其所好,让甄士隐以为他值得帮助罢了。从内心深处,贾雨村就是一个只为自己着想的自私自利之人。

这从他后来得林如海的推荐复出,当上应天府尹处理甄英莲被拐一案便可应验。甄英莲是他的恩公甄士隐的宝贝女儿,很不幸在3岁那年被拐子拐跑后,养了十多年,又被卖给冯渊与"呆霸王"薛蟠,两家争抢,结果冯渊被打死,甄英莲无奈跟了薛蟠作妾。作为一方主宰的贾雨村原本应该主持公道,将甄英莲送回家。更何况,贾雨村娶甄士隐府上的丫环娇杏时,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全力追查甄英莲的下落,一旦找到,第一时间送来。可贾雨村在薛蟠强大的背景影响下,早已将过去的立誓放在了脑后,为了攀附权贵,获得更大的上升空间,便高度认可手下门子的出谋划策,让甄英莲跟了薛家,令薛家不过多出一些烧埋银子给冯家,即草草了结此案。

当参谋的门子,不久也被贾雨村寻了个不是,被发配充军去了。后来的贾雨村当上大司马后,见举荐自己的贾家没落,便落井下石,配合忠顺王府查抄贾府……可以说,贾雨村就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根本不值得接济,甄士隐、林如海、贾政他们其实都看走眼了。

刘姥姥则不一样,她虽是乡间穷妪,却淳朴善良厚道,是懂得"滴水之恩当涌泉为报"的实在人。在"刘姥姥一进荣国府"那一回,刘姥姥是在女婿一家过冬都成困难的无奈情况下,带着小外孙板儿去八竿子都打不着的亲戚赫赫贾府打抽风,想碰碰运气。幸运的刘姥姥得到王熙凤二十两银子的接济后,那是感激不尽:"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拿了银子钱,随周瑞家的来至外面。"还要留下一块银子给周瑞家孩子们买果子吃,对周瑞家的牵线引路表示最大的感谢。

这些情形,将质朴、厚道、善良的刘姥姥很直观地表达出来。哪里像贾雨村得到接济还表现出一副无所谓假装"清高"的样子?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