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春秋鲁国风云> 第629章 吴军攻占武城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29章 吴军攻占武城(1 / 2)

小时候,笔者以及小伙伴们还经常去挖这种菅草的根,白白的,洗净后往嘴里一嚼,甜甜的,味极美。

樵夫以祖传的菅草编织业为生,用菅草编织绳索、草鞋,或晒干了卖给有钱人用于修缮屋顶等。但这其中有一道工序,那就是必须将菅草先浸泡在水里,去除其表皮。

这道工序用现代的话来讲是一种环境污染,因为菅草泡在水里去除表皮,表皮就污染了水。

于是有一天,正在浸泡菅草的武城鄫人与愤怒的武城原住民就起了冲突,一开始是一个武城人与一个鄫人理论:

武城人:“你为何要将菅草浸泡到水里污染水源?”

夫差缓缓抽出剑来,对樵夫喝道:“快说点有用的,否则就砍了你。”

樵夫连连磕头道:“将军切莫动怒,小民虽为武城人氏,但长期以来受武城鲁人欺凌,恨不得武城易主。”

哦?夫差来了兴趣,收起剑,问道:“刚才寡人听说汝乃鄫人,且对寡人细细道来,武城鲁国如何欺凌于汝。”

樵夫遂一五一十将自己受鲁人欺凌之事给讲了。

原来,当年鄫国被灭后,鄫国世子巫流亡到了鲁国,鲁国将武城给了鄫世子巫作为食邑。

这正是公山不狃之计,他就是要让吴军强攻武城。

武城,今山东平邑县魏庄乡武城村,于公元前554年由鲁国先君鲁襄公下令修筑的,不但城高墙坚,而且环武城的道路极其险峻,被后世视作兵家用兵险地。

正因为吴军乃轻兵,基本无战车相随,更无攻城器械,凭武城之坚固,鲁军防守三个月半年的,应该不成问题。

只要吴军入侵鲁国的情报传到曲阜,鲁国定然发兵来救。再加上只要鲁国向中原列国求援,极有可能获得外援。就算不击败吴军,但吴军想要达到威服鲁国的战略目的,最终沦为杨白劳一场。

公山不狃在心里笑开了花,这位鲁国历史上的五牛级别大牛人,居然将春秋晚期的一位军事霸主吴王夫差给玩得团团转!

这次出征,吴王夫差信心满满,根据公山不狃给他安排的路线,吴军只要绕过鲁国重镇费邑、武城,再向西就是鲁国重镇泗上,即今山东平邑。

只要攻克泗上,继续向西用兵,就可以一路深入鲁境,直达都城曲阜。

到时吴国大军兵临城下,鲁国还不乖乖投降?

吴王夫差对这条路线非常满意,吴军本就擅长山地丛林战和水师作战,看来寡人这次用对了这个来自鲁国的公山不狃。

公山不狃心里却在冷笑。这一次,他明面上是一个鲁奸,但他骨子里是给吴国佬上了一剂眼药。

鄫人:“这水是你家的么?浸泡菅草不就是需要浸泡的么?”

武城人:“你要浸泡菅草,为何不到下游去?”

鄫人:“这一路都有种地的,到哪里才算下游啊?你为何非要为难我?”

武城人:“你到底讲不讲道理?至少不能污染了水,知道么?”

鄫人:“不讲道理的是你好不好?”

鄫世子巫带着一批鄫人就居住在武城,这就是武城的鄫人之渊源。

作为新武城人,武城鄫人与当地传统的武城人因为生活习惯、习俗等的不同,难免有点小矛盾。武城原住民总以看东夷低等人种的目光看着武城鄫人,这让武城鄫人非常不爽。

这个樵夫本是鄫国一名手工艺者,家传的是菅草编织手艺。菅草是一种常生长在水边和沙滩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细长,多纤维,其茎叫“菅草莛”,韧性好,往往被用于编织。

菅草很常见,也常被人们写进诗歌中,如《诗经》“白华菅兮,白茅束兮”、“英英白云,露彼菅茅”、“虽有丝麻,无弃菅蒯”等诗句,写的就是菅草。

对了,成语“草菅人命”中的菅,就是指菅草。

已经团团转了两天的吴王夫差阴着个脸,看来实在没有办法了,那就下达强攻武城的命令吧。

但是,令公山不狃没想到是,真正的鲁奸出现了。

就在吴王夫差正欲强攻武城时,两个吴军士兵带上来一人,那人樵夫模样,见了夫差就跪倒磕头,道:“小民乃武城鄫人,这两日出城砍柴,见将军率军至此,已兜转了两天,估摸着想攻取武城,小民有意助将军一臂之力,遂斗胆前来见将军。”

夫差大吃一惊,绕道武城本是军事机密,如今居然被一武城人得知,那强攻武城岂不是困难了?

区区一介樵夫,大军作战,有毛线可助之处,莫不是武城奸细?

根据公山不狃之策,此次吴军伐鲁,贵在出奇不意,需绕道重镇费邑和武城,这就需要沿崎岖险道而行,故吴军将士均轻车简行,未带多少辎重。

费邑很快就绕了过去,吴王夫差的吴国大兵在公山不狃的带领下,继续前行,很快就到了武城。

在武城,大军碰到了麻烦:由于道路实在达于崎岖,虽有公山不狃这样的鲁国人带路,但绕来绕去,绕了两天,仍旧无法绕过武城。

所有的吴国将士并没有怪公山不狃,毕竟离开鲁国十多年了,鲁国也在变化着的,武城作为鲁国重镇,这些年也确实修筑了不少关隘。

既然绕不过去,那就武力攻占吧。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