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巅峰对决千古玩帝之终极较量> 第470章 超级挥霍登峰造极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70章 超级挥霍登峰造极(1 / 2)

其实,打从蔡京被贬到江宁、不久又被征召回朝之后,杨光华就全面调整了自己的政务处理方式和具体做法。他虽然身居太师高位,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实际上已经把权力全部放了下去,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政务,一律交由蔡京办理;军事上的全交给高俅。他自己只做三件事:一是代皇上在诏书、圣旨等文书文件上盖章签名;二是将收到的需朝廷包括皇上阅处的文书文件批转或交由蔡京高俅处理;三是密切关注徽宗动态,随时应对或奉诏处理徽宗的所有事项,以保证徽宗的满意,保持在徽宗心中的信任度、满意度、器重度和倚重度。这样做,不但保持了徽宗对自己的“四度”热度,而且得到了蔡京和高俅的极大满意和拥护。当然,更重要的是,没了他的制约和掣肘,蔡京和高俅可以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各自

堂堂一国之君,嫖妓宠妓、并且与宠妓之情夫上演“三人转”,这本身就已经够奇葩够热闹够荒唐;而今,举国名妓不但册封为妃至显至贵,而且登上了国家至高至尊的太后听政大位!大臣们听罢徽宗的介绍、看着徽宗的这一神操作,不知是惊是吓还是懵,一个个目瞪口呆,全成了泥塑木雕一般,大厅里瞬间陷入了死一般静寂之中,静得能听到许多大臣沉重的喘气声、个别人脚底板在地上的摩擦声,还有使劲攥拳时指节的咯吧声和喉咙里吞咽唾沫的咕噜声。这样的氛围,令人感到憋闷甚至恐怖。

徽宗双目圆睁,以凛然不可侵犯的眼神,扫视着大厅,凝视着众臣。他看到,有的大臣在看着他,有的则看着李师师;可以看出,许多人的眼光都充满了疑惑、不解,有的甚至就是气愤和憎恶,还有的简直就是敌视。他知道,这是对他这一决定的无声抗议,也是跟他的对决。他更知道,在这场对决中,他不能屈从于这些人的抗争和压力,更不能输;因为这是对他威严和力量的又一次检验,而在这种事情上的检验,更能说明问题。他必须让这些人彻底明白,江山是我的,大宋是我的,万事都由我,一切我说了算,我说红就是红,我说黑就是黑,你们只有完全臣服,别无选择。他两手拄在龙案沿上,两腿在龙案下有节奏地颤悠着,目光从一个个大臣的脸上扫过,自己满脸洋溢出的是自得、无视和轻蔑。他期待有人跳出来质疑、反对或抗议他的决定,只要有人敢于质疑或有不同意见,不管是谁,他都要严厉惩治,以此杀鸡儆猴,如此一来,还有谁再敢挑战他的皇威?还有谁不会对他无条件服从?不然,我这个皇上还能当好?还怎么能称得上千古一帝?

一时间,徽宗和众臣形成了一种奇特的对峙和僵持态势,而这种态势,这种气氛,却令人倍感压抑,许多人觉得胸口发闷,头顶发热,手心额头在冒汗,似乎这大堂上有一团暗火在脚下灼烧,随时都会顶起地面而“腾”地一下燃起熊熊大火。许多人已经在探头探脑地张望着探询着,大概是期待有人能站出来,以舍得一身剐的精神,替自己发声,以申明大义。

正在君臣的暗中较量几近巅峰、朝堂上似有火星迸射之际,突然,一个高亢嘹亮的声音响彻大厅:“皇上万岁万万岁!明妃娘娘千千岁!”

这才真叫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一高声呼喊,不亚于暗夜里一声惊雷,把所有人都震得浑身一抖!徽宗循声望去,原来是王甫振臂高呼出来的。蔡攸立即响应,接着是高俅、梁师成、童贯、何执中和郑居中、王宁等人,杨光华和蔡京也随之高举拳头呼喊起来。这种响应其实就是一种表态。太师和宰相、太尉等重臣都表态了,附和的人自然就越来越多,虽然仍有少许人以鄙夷的眼神看着王甫等人,但口号声和掌声却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宏大,把大厅的气氛推上了高潮。

徽宗听着这震耳欲聋的口号声,看着朝堂上林立的胳膊、拳头,又转头看了一眼明妃那无比优雅俊俏美艳迷人的脸庞、和充满自信惊喜的眼神,脸上露出了得意、快慰和欣喜愉悦的神色。徽宗想,这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标志性重大事件,也是对自己执政能力和帝王威信的检验。这种大获全胜凯旋而归的心情,一直持续到早朝结束,直至此后几天。

李诗诗成了李明妃,闻名大宋全国的超级妓女,竟然坐到了高高的朝堂之上,并且坐在太后垂帘听政的位子上,而大宋的一众大臣,居然齐呼“明妃娘娘千千岁”。不知是徽宗帝有了病,还是整个大宋朝廷有了病?这究竟是好笑,是奇葩,还是荒唐?是,应该都是。

可徽宗帝却居高临下俯视众臣,犹如得胜回朝的将军,一脸得意神色,获胜感成就感满满,到了这种地步、这种程度,后人也只能呵呵了。

这次早朝,没再议其他任何事项,徽宗向众臣公开李明妃身份地位,便成了唯一重大事项,因而早早便结束了。徽宗像一只斗鸡得胜的大公鸡,昂首阔步气宇轩昂神气活现得意洋洋地带着李明妃,在全体大臣众目睽睽的注目礼中,率先走出了大庆殿,直接回了明妃的新房。

独具徽宗风格的大戏,演出结束后,似乎整个朝廷都陷入了一种特别的宁静之中。以往虽然徽宗不在办公大厅,但是因为杨光华受徽宗的全权委托,处理皇上的一应事项,因此每天来找他请示或者汇报工作的,也是络绎不绝。可这天除了蔡京下朝后顺便来过一趟,说了一下近期的几件事,之后就一个人也没再来。这倒正合杨光华的心意,他可以静下心来捋一捋思路,明确下一步的方向和对策。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