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反贼之朱家逆子> 第六百零五章 白令海峡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六百零五章 白令海峡(1 / 2)

一亿亩皇田种下去,最少可以收几亿担,扣出成本一年只要拿回两三亿担,也可以让他富的流油。

只要保持人人有地种,大明人口潜力将会增加到四-五亿左右。

二十年后,拥有庞大人口的大明,进入到工业革命时期,将有独步全球的能力。

蒋恩毕带着船队,在从澳~门返回途中,得知唐龙在京城登基,连夜带着船队北上。

一来,水战营主力北上后,因为马士英封锁长江后,左良玉总督九-江,和湖-广南岸,总兵力扩张到了五十万。

再收获那就是天文数字。

而乔元柱纳皇田时,也会特意将高产水田分给百姓,旱地归皇田,此举更是让无数百姓赞赏。

唐龙此举,除了为了获得更多适合种植小麦和玉米的土地外,也可以让百姓获得更多水田。

因为水田的产能是明末小麦的两倍。而旱地还可以用来扩建马场,兵营,利用率更高。

……

十万头牛用来耕地,对于大明来说更是一份大礼。

一头牛可以耕三十亩地,十万头可以负责三千万亩耕地,最少可以节省百万人力。

只是北直隶的事情太过于繁杂,光靠孙传庭根本忙不过来,京城的京官倒是不少。

但迂腐者太多,唐龙决定让马森率领襄-阳总部北上,后勤营则暂时留在襄-阳。

黄云儿被册封为皇后,姜白凤、邢绣娘为皇妃,册封大典还没举办,也是时候让她们来京了。

按照乔元柱传回的消息,唐龙辖区,一共有土地两万万亩以上,三成土地收为皇田,使得皇田总数达到六千万亩。

而这几个地方的人口,加起来总数不足四千万,算下来,几遍三成土地不分下去,平均每个人都能分到三四亩田。

实际上,大明的土地是够用的,只是因为兼并眼中,大部分掌握在土豪劣绅和贵族手上。

哪怕按照一口人分四亩田计算,就算唐龙的新种子不给百姓,他们手中的粮食还是吃不完。

与其他人不同的是,唐龙的皇田暂时用来种植新麦和新玉米,收成全部入国库,等将来人口膨胀,田地不够分时,则可以拿出来分给百姓。

但总是有少数人敢无视王法,甚至有人跟南方集团相互勾结。

为了防止有人弄虚作假,唐龙还让执法堂和张光喜的暗探前往各地明察暗访。

结果还真查出一些瞒报,虚报之人。

执法堂自然不会心慈手软,拿下后,游街示众,杀头问斩。

之后执法堂还会派人抽样检查,同时还设立检举制度,瞒报,欺骗者杀无赦,检举者如果核查属实,能得到五十两银子的奖励。

他们打造战船,准备攻打湖-广。

镇守汉州港的张楚只是将船队调到黄-州一带防御左军的偷袭。

蒋恩毕没法从应天回襄-阳,只能转道京师。

新玉米在夏初时,播种了十五万亩,收获四十五万担。

“奇迹啊,真是奇迹啊,玉米亩产三百多斤,到了明年夏季可以播种九百万亩,按照此等产能,秋季岂不能收获两千七百万。”孙传庭瞠目结舌,眼底闪烁着无法置信的光芒。

唐龙已经收了六千万亩皇田,到了明年,新麦子收获后,当年冬就能种下四千万亩。

到时候,即便不靠田赋,他们都能保持整个集团的运作。

“这点粮食,算得了什么,朕早已算过了,大明田赋潜力在三亿担左右,等南方的问题解决,我们大约还有拿到一亿亩皇田,等到那个时候就可以减免部分田赋了。”唐龙笑道。

当年十一月,马森率部抵达京师。

同时他们还带来一个令人更加振奋的消息。

由于唐龙入驻襄-阳之后加大水利建设,发展立体养殖,肥田得当,今年的新麦和新玉米再次获得丰收。

其中新麦收获二十五万担,冬季播种一百五十万亩,相当于将襄-阳七州适合播种小麦岛的皇田全部种完了。

等到了明天初夏,一百五十万亩小麦丰收后,就可以朝全国扩展了,根据马森估算,一百五十万亩最少可以收六百万担,全部用来当种子的话,可以种四千五百万亩。

除此外,他们还需要在京师、山-西等地建五十个马场,培育战马,为收复辽东和漠南做准备。

之前大军杀入草原,缴获牛羊三十万,马匹十万,一共四十万牲畜。

十万匹战马中,有一万多匹种马,加上从山地、山-西各地收集上来的五万种马,再过几年,足够他们建立一支数量可观的骑兵。

除此外,唐龙还动员各地商人,前往草原通过以物易物,收购等手段,将一些良种马弄回关内。

羊群可以给畜牧司饲养,发展立体养殖。

但是新田亩制度有一条规定,田地不允许买卖,更不允许用来作为有功将士的奖励。

田产也不是一成不变,将来根据各地人口可以适时调整。

不过唐龙田亩制度也留了一个后门。

每个地方必须留下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土地归皇帝管辖,称为皇田。

大明皇帝手里,就有不少皇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