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大明老六:刚穿越朱元璋杀疯了> 第158章 我草,我竟然花了这么多钱?!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58章 我草,我竟然花了这么多钱?!(1 / 2)

“这自古便有物以稀为贵的道理,父皇应该知道一旦宝钞泛滥成灾,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朱元璋点头。

一旁的朱标却是满头不解的开口了,“这有何问题,宝钞无论再怎么泛滥,大不了一贯便当做一贯来使用便是,为何会贬值?”

朱桢一阵无语,“大哥有所不知,这大明宝钞泛滥的,都跟天地银行有一拼了!”

“天地银行?那是什么东西?”朱标问道。

因此,老朱陷入了深深的反省,他不断的在脑海之中反思自己这两世以来所犯下的过错,却也只是隐隐猜到个大概,离问题的关键核心,还有着很大的一个距离。

见老朱如此,朱桢心底一阵欣慰。

真是稀奇,老朱竟然知道反思自己了。

思绪一番,朱桢再次开口,“敢问父皇,大明宝钞的印刷,对百姓而言有什么好处?”

朱元璋一愣,“若是使用大明宝钞,可以抵三成税赋。”

顿了顿,再次开口,“父皇,我若是没有记错,您在位期间,一共北伐了十三次,都未曾将北元余孽彻底清除,对吧?”

朱元璋点头,接着长叹一声,满心不甘的说道,“这北元余孽,竟如此难缠!咱没想到十三次都未能将这帮小卡拉米灭了!”

“话也不能这么说,毕竟四哥在位期间,也进行了五次北伐。”

“而这每一次的北伐,都需要大量印刷宝钞来作为军饷,父皇,您身居高位,一手打下这大明的万里江山,应该清楚,这么多次的战争,意味着什么。”

朱元璋点头,兀自发出一声长叹,感慨道,“对啊……这每一次战争,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啊…”

他没想到,自己一手制定的洪武宝钞,竟会没落到这个地步,哪怕是强制推行,全家充军都未曾推行的起来,又怎能不怒?!

不过,转念一想,这强制推行的法令是永乐时期制定的,朱元璋心中便是一阵五味杂陈。

内心深处那对朱棣的父爱被逐渐唤醒,长叹一声,喃喃自语,“老四…”

“这孩子还算是有孝心,竟还能记得咱颁布的法令…”

“不过,那也不能遮盖他和亲侄子抢皇位的罪行!”

思索片刻,朱桢缓缓上前,朗声开口,“父皇,无论是颁布律法亦或是发布小面额的宝钞都是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通货膨胀的。”

“通货膨胀?”老朱微微一愣,连忙问道,“何为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通俗来说,便是流通的货币数量超过市场实际需要,从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上涨。”

说到这里,朱桢再次上前两步,耐心解释道,“父皇您看,现在的一贯宝钞,能够当做七百文使用,而在五年之后,一贯宝钞,只能折算铜钱二百五十文,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一贯宝钞,只能折算铜钱一百六十文,儿臣说的可对?”

朱元璋点头。

朱桢指了指天,又指了指地,一脸语塞,却又不敢真正说出来。

他能怎么说?

只能疯狂暗示了!

而朱标也看出了朱桢的暗示,顿时脸上一黑。

这时,朱桢却再次开口,“还有一点,这些泛滥成灾的大明宝钞之中,有绝大多数都是来自于父皇的赏赐,不知父皇可曾统计过,自己这一年,赏赐了

“除此之外呢?”

除此之外?

朱元璋身子一震,半晌才喃喃道,“除此之外,便没了…”

朱桢点头,“这大明宝钞的问题,不仅仅只是抵扣税赋,还有其他问题。”

“这第一,大明宝钞只发行,既不分界,也不对旧钞进行回收,这也就导致了,市面上真正流通的宝钞越来越多,泛滥成灾。”

“过量印刷宝钞,看似是促进经济发展,实则是掠夺民脂民膏…”

顿了顿,朱元璋微微回神,眉头紧皱,“老六,咱印制洪武宝钞,乃是用作发放官员俸禄和粮草物资的采购,为何会事与愿违,这其中究竟是存在着怎样的问题?”

这一刻的老朱,陷入了深深的反思之中。

历代皇帝之中,他扪心自问,自己是最为体恤百姓的,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如今还大力改革大明的朝政,不仅如此,还准备开设一个教育部,以此来让每一位大明百姓都能够读得起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大明新时代的五好青年。

可怎么会落到这个田地?

一听这话,一旁的朱标顿时露出了得意的小表情。

你是永乐大帝又如何?

纵是你功德滔天,史书上也不会记载你是顺位继承皇位的!

方孝孺:啊对对对,你说的对!

见老朱难得夸了朱棣一次,而他却未能亲耳听到,朱桢只觉得一阵可惜。

作为重生者,他比谁都清楚,洪武宝钞的贬值速度,从一开始的刚刚发行,到洪武二十八年只能换算一百六十文铜钱,洪武宝钞的贬值速度,就连他都没有想到。

正因如此,在见到洪武宝钞被拒绝使用之后,他才会如此的动怒。

见朱元璋陷入沉思,朱桢再次开口,“这只是您在位之时的洪武宝钞,而到了四哥登基之后,永乐年间,甚至还颁布法令,强行推行宝钞的流通,若是拒绝使用宝钞不仅会被治罪,严重的还要全家充军,可尽管如此,仍旧是未曾阻挡宝钞的没落…”

“到了宪宗时期,一贯宝钞甚至不能值一文钱,哪怕是掉在地上,都没有去捡,甚至连看都不看一眼。”

听到这里,老朱的脸上已是一片冷冽,阴沉似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