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人在大宋,无法无天> 第一百九十七章 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九十七章 贪腐案完结,良方妙药(2 / 3)

那么官员肯定会给收粮食的商人们一定优惠,如市场价一千文一石,给商人们七八百文。

然而商人自然不会满足于这点利润,于是乎继续哄抬物价,把原本一千文一石的市场价,抬到tm的两千文一石,狠狠地赚它一笔。

这也是为什么史料当中常有记载,一旦出现灾荒年月,灾区的粮食价格往往会暴涨几倍乃至几十倍的原因。

除了市场本身波动以外,这些囤货和哄抬物价的商人也是其中最主要的罪魁祸首。

赵骏既然撞上了这桩案子,那自然不止是打击贪官污吏。

“哪里的话,都是我等下官分内之事。”

杨告和蒋堂连忙拱手。

接着蒋堂又道:“除了这些脏污官吏外,涉案的商贾地主也都抓了起来,这是名单。”

说着他将手中的公文呈递了上去。

赵骏接过来扫视了一眼,淮南贪腐案,官员负责把粮食贪污下来,商人负责哄抬价格,高价把粮食卖出去,得到的钱三七分成。

即便有些刁民无赖,至少当着赵骏的面肯定不敢违背。

十日这一天,赵骏刚刚从泰州回来,去了一趟赵拚所辖的海陵县,到了地方果然看到治理一片安宁祥和,百姓不能说是衣食无忧,但也比别的州县强了不少,这说明赵拚的治理能力确实上佳。

而且听说赵拚对付县里的豪强地主也是有一手,竟然逼得他们高价雇佣百姓耕作,又严厉打击奴隶现象,迫使那些豪强地主给雇佣的百姓签署平等契约,大幅减少剥削压榨。

这让赵骏对赵拚还是很有好感,跟杨告、王素、杨察等人一样,记在了人才选拔的小本本上。这样加上包拯,他手里头至少有了五个未来可用的大人才。

回到真州,目前赵骏入驻淮南东路转运使衙门,借用了蒋堂的衙署办公。现在整个淮南都已经走过,该南下去浙江福建等地了。

他让两个村子一起重新挖一条水渠,并且按照用水需求、村子人数进行分配,官府监督,严格管控,不允许再争抢。

同时赵骏也严厉地批评了两个村子的做法,告诉他们大家都是邻居,你抢了水,旁人就没水灌溉田地,田地生不出粮食出来,邻村就得饿死。

邻里之间,本就应该相互协助,而不是大打出手。

难道在明明水源还算充足,勉强可以供应两个村庄的情况下,还要闹出人命吗?

一番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不管他们听没听得进去,反正在赵骏的见证下,他们是握手言和,表示以后不会再闹矛盾。

起义估计都有不少人跟随。

但这还远远不够。

八月十日,赵骏从二月份出发,在应天府逗留了一段时间,二月底进入淮南西路,除开在杭州的两个月,大部分都在淮南。

他走访乡间,调查民情,除了处置那些高级官员,更多的还是听听民意,判断是非曲直。

当初他在应天府,由于未表明身份,地方百姓都不敢和他说真话,所以赵骏时常就只能在乡里闲逛,除非遇到那种愿意打开话匣子的受害者,不然收获还真不多。

这些地主商人肯定也不能放过。

因此早在抓官员们之前,就让杨告他们继续顺藤摸瓜,将这些地主奸商们也一网打尽。

“嗯,做得很好。”

赵骏

七成是人家官老爷的,商人能得三成还得看杨崇勋、黄惟、孙沔等人的脸色。

当然。

即便是这样,这帮家伙也不是什么好鸟。

因为严格来说,商人们要想赚钱,肯定有他们的利润。

比如官员把粮食贪下来,而当时由于灾情影响,本来两百文一石的大米,翻了五倍,涨到了一千文一石。

只是到了下午,蒋堂和杨告就过来了,向赵骏禀报公务。

转运使衙门内,赵骏坐在主位上,蒋堂和杨告过来之后,赵骏就让他们坐下,又让人沏上茶水,才开始聊正事。

“知院,这是各地地方上的处理结果。地方上很多胥吏都参与,现任县令接受了贿赂,就由现任主簿、县尉来审判。罪责高的,都押往下蔡,流放的流放,死刑的死刑,都是本月底行刑。”

杨告把情况跟赵骏说了一下。

赵骏点点头道:“嗯,伱们做得不错。本知院这一趟其实是体察民情为主,这贪腐大案遇上了就顺手处置。但长期还是行走地方居多,这些事情都交由你们来做,辛苦你们了。”

其实也是这两个村子的矛盾并不深,地方官吏虽然和稀泥,可每次双方械斗,他们都会第一时间过来制止,没有闹出人命,不然的话,怕是没那么容易解决。

而这样的事情,赵骏每天都能遇到很多起。堂堂一个政制院知院,堪比一国总理的存在,却要处理这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也真是让人脑壳痛。

但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基层治理本来就是直面民生。他要下基层调研,就必须要面对这些问题,自然也就只能解决这些问题。

也就是他本身来自于后世,出生于农村,基层经验还算丰富,再加上不同地位的人说同样的话,效果也不一样。

换了地方胥吏来劝说他们,地方百姓不一定听,但换了赵骏来批评教育,一个个自然听话许多。

可现在身份表明之后,走到哪里,就有不知道多少地方百姓来喊冤。

告的状子五花八门,什么都有。有些是被胥吏欺压,有些是宗族内部矛盾,还有些则是一笔糊涂账。

比如说村子之间争水源这种,两边村寨械斗,衙门里的差役只能过来调节。

两边就都觉得衙门的人和稀泥,偏袒对方。恰好赵骏路过,下乡调研,全都跑过来告衙门的状,把当地知县吓了个半死。

后来经过赵骏了解,实地勘察了情况之后,就给出了解决方案。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