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重生之景泰大帝> 第442章 三法司的改革思路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442章 三法司的改革思路(3 / 4)

“再说了,以往刑部虽说掌天下刑名,但是案子都是地方上的知府知县审的,只是交刑部复核而已,即便是死刑的案子,也需三法司会审,刑部本就没有掌握过多少案件的审理,现在又有什么不能接受的。”

“你......”俞士悦刚想反驳,却见朱祁钰摆手阻止了他,笑着道:“俞爱卿,你不要着急,刑部这面朕并非没有考虑,一会儿还是有重要事情交于你们刑部的。”

俞士悦这才暂时偃旗息鼓。

朱祁钰看向萧维祯,继续道:“而且二位爱卿刚才的争吵让朕想起了一点,以前案件审理,基本上都是由知府知县这类的地方父母官直接审理的,刑部也只是复核,而且涉及妇女旌表的案件须会同礼部同审,涉及番邦使团的案件更是没资格管理。”

“但是按照朕的构想,从今之后,大明所有的案件,除了朕钦点的案件之外,全部由大理寺负责审理,包括藩王宗亲、朝廷官员、平民百姓,亦或是番邦使团,但凡是个案子,都是大理寺的事情,这样就免得地方官员因为稳定地方或者其他什么考虑造成弊案错案。”

“这是一定的,所以朕会从朝中闲职给你调派一些人手。”朱祁钰说道。

反正都察院有十三道御史,督管全国十三道和朝廷各个衙门,人手都是现成的,只需要增补一些人手处理增加出来的事情。

都察院的规模扩大了,俞士悦和萧维祯也都双眼一亮。

俞士悦出声问道:“陛下,那刑部这面,您是如何打算的?”

朱祁钰摆摆手,道:“俞爱卿不要着急,先说大理寺。”

察院事,一定是要尽力阻止这种事情发生的。

朱祁钰回答道:“不,陈爱卿理解错了,朕说的是弹劾起告,而不是......额,怎么说呢?”

朱祁钰一时间有点乱,整理了一下思路才说道:“这么说吧,官员违背了大明律,就已经属于违法违纪了吧,按照如今的规矩,都察院如果查出来,肯定也是要弹劾的,这和朕说的弹劾起告并不冲突,而且朕想的是,你们不用只盯着官员,还有天下百姓。”

“天下百姓?”陈镒有些迷惑了,问道:“陛下口中的百姓是指......”

“朕举个例子吧。”朱祁钰想了想,说道:“例如大兴县出了命案,以往都是大兴县县衙来处理的,但这也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有原告,没有原告,大兴县县令自然就可以不用派人查案,对吧。”

“当然,大理寺既然负责全国案子的审理判决,那出了问题,朕就只会找萧爱卿你的麻烦,所以你需要考虑的是,如何确保下面人不会出什么问题。”

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萧维祯立刻点头答应了下来。

既然大理寺已经成为大明负责案件审理判决的唯一机构,那承担这些责任是应有之事,萧维祯不会有任何意见,大不了多增加复核的人手便是。

然后看向萧维祯道:“萧爱卿,都察院负责弹劾起告了,那大理寺就要负责问案审判,所以朕在考虑,将大理寺的职权范围扩大,和都察院一样,建十三道法官,结合地方按察司,全面负责起全国范围内的问案审判之事,十三道的按察司的编制上隶属于大理寺,只负责当地案件的审理判决,而且按察司也不需要什么大改,只需要按照司职分出去一些人手即可。”

萧维祯大喜,地方按察司一直是听从于都察院的,虽然一般来说,都察院不会直接对地方上的按察司有管理权,但是分巡各道的监察御史是代天巡狩,所以地方按察司一般都会听从都察院的命令,现在皇帝将按察司划拨给大理寺管理,那岂不是说大理寺也成为了直接对地方上有影响力的衙门了?

而且还不止这一个好处,大理寺卿是正三品,各地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也是正三品,从品级上来看,大理寺卿是没办法管理地方按察使的,皇帝想让大理寺管理地方上的按察使,很有可能将大理寺卿提升为正二品,况且这也是有先例的,没看鸿胪寺卿杨善现在都已经是二品大员了吗?

萧维祯高兴,刑部尚书俞士悦却不干了,立刻出声道:“陛下,天下刑名本是刑部的差事,若是交给了大理寺,那刑部做什么?臣不建议陛下这么做。”

萧维祯的兴奋劲还没过,突然听俞士悦不同意,立刻反驳道:“俞尚书,我大理寺本就是负责审谳平反,为何不能统管地方上的案子,按察司本就有审案的事情,我大理寺管他们理所应当。”

陈镒点点头。

朱祁钰继续道:“这在陈爱卿眼里很合理,但是朕却感觉很是不对,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子民,怎能有人丢了性命,官府却不管不问呢!所以朕就在想,能不能有人代替原告来上告,起告凶手杀人害命呢?想来想去,感觉还是你们都察院更适合负责此事。”

陈镒听了朱祁钰的解释,这才放下心来,想了一下,问道:“陛下是说,今后但凡是违背了大明律的案子,我都察院都有权弹劾起告,对吧?”

“对。”朱祁钰点点头,道:“正是这样,否则一旦没有了原告,当地县衙往往都是将案卷高高挂起,不追不问,这样怎么能行?杀人害命,本就是违背朝廷律令之事,只是没有了原告,就可以不去追究吗?万一某人发现了有人要谋害朝中大臣,或者是谋朝篡位呢,对方肯定是要杀人灭口的,如果不去追查,那岂不是会给朝廷命官或者江山社稷带来危险吗?这一点朕绝不允许。”

“那都察院的人手可就不够了。”陈镒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