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秦武桓帝> 第219章 王景略提议仿石赵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19章 王景略提议仿石赵(1 / 2)

他在皇帝的身边也侍候了足足十年了,这么多年过来,凭他对皇帝的了解,皇帝的语气越是过于平静,那就越是会有重大的事情发生。

于是忠禄应了一声,连忙走出太极殿,派人去召董荣和赵韶入宫。

董荣和赵韶两人得知皇帝要召见他们,顿时欣喜若狂,他们如今在朝廷中的地位上不上,下不下,如今

王猛得了苻苌的准许,便起身躬身行礼离开了太极殿。

王猛离开之后,太监殿内便只剩下了苻苌和忠禄两人,忠禄侍候在一旁,随时等候着皇帝的吩咐。

可是皇帝似乎有心事一般,坐在位置上一言不发,不知为何,忠禄突然觉得殿内的气氛有些压抑。

“呼~”忽然间,苻苌重重的呼出了一口气,忠禄立刻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因为他觉得,接下来皇帝可能要吩咐一些事情了。

谁知,皇帝并没有开口,而是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取出来了一枚大秦永安的小平钱,然后抛向了半空。

“考试?”苻苌有些不解的看向王猛。

“正是,陛下,当初在石赵时期,石勒便下令设置名为宣文、宣教、崇儒、崇训等十余所学校在襄国(地名)的四座城门处,然后命令豪右子弟入内学习。同时经过三次考试才算毕业,当做国家的预备官员来培养。”

“等到石虎谋逆后,他也曾继续延续石勒的设立学校考试政策,因此,石赵才会在人才的支撑下,在石虎的暴政下依然能雄踞中原二十余年。”

“嗯,景略,那你的想法是?”苻苌微微颔首。

“臣的想法是效仿石赵,兴办学校,然后举行考试,选拔人才。”王猛说道。

“孤打算叫它固田制。”苻苌说道。

“可以,这样的话,百姓起码可以保障最基础的生产生活,也一定会减少骚乱。”

“景略,对于这选官制度,你可有什么新的想法?”

“陛下,臣这段时间也是想出了一个办法,臣觉得首先得废除掉那九品中正制,然后可以先使用察举制作为一个过渡,如今陛下英明神武,想必投机取巧之辈定然不敢造次。”

听完王猛的话,苻苌的眉头微皱,说实话,王猛现在的做法不就是前世堂弟的做法嘛,在苻苌看来,察举制这种早已过时的选官制度早就该和九品中正制一起取消了。

七月的长安城中暑气正盛,苻苌坐在太极殿内,心中也是莫名的烦躁。

他想起来,在前世的今年七月,堂弟开始整肃举人之法,堂弟下诏命令各地的刺史州牧举荐孝悌、清廉、有才华的人。

同时,对于宗室外戚中的没有才学之人,堂弟对他们的政策也是一概弃之不用,对于田地等,堂弟也是命专人重新整顿,还大肆围剿各地盗匪,使得秦国的风气焕然一新。

“阿禄,你去召王丞相前来,孤有要事同他商议。”苻苌冲忠禄吩咐道。

“诺。”

“叮咚~”一声清脆的声响在寂寥的大殿中响起,忠禄用余光注视到皇帝的目光紧紧的盯着那枚落在桌子上的大秦永安,神情颇为凝重。

随后,忠禄便看到皇帝又重新将那枚大秦永安又抛了两次,当最后一次大秦永安落在桌子上之后,他好像听见皇帝低声叹息了一声。

“阿禄。”

“奴在,陛下有何吩咐?”被皇帝突然叫了一声,忠禄也是急忙回过神来答应道。

“你去唤董荣和赵韶前来吧。”皇帝的声音波澜不惊,十分平静,可越是这样,反倒叫忠禄越是心惊。

“哦?景略可有详细的章程?”苻苌皱着眉头询问王猛。

“回陛下,臣大概已经有了一个粗略的想法。”

“行,那景略你先回去吧,回去之后,写道奏疏给孤递上来吧。”

“臣遵旨,那臣就先告退了。”

“嗯,去吧。”

似乎是察觉出了皇帝的不满,王猛的神情顿时严肃了起来:“陛下,臣刚刚所说,是用察举制来作为一个过渡,接下来,才是臣真正所想的改革之法。”

苻苌也是双眼一亮:“景略,我就知道你肯定还有其他好的办法,快说出来叫孤听听。”

“陛下,臣的想法是通过考核来选拔优秀的人才。”

“怎么个考核之法?”

“臣打算,在每年的春季,在各个郡城举办大规模的考试,然后通过个人成绩来选出真正对我大秦有用的人才。”王猛解释道。

很快,王猛就在忠禄的带领下,来到了太极殿。

“景略,坐,《天鼎律》编写的如何了?”一见面,苻苌就先迫不及待的询问《天鼎律》的编写过程。

“回陛下,《天鼎律》已经编写完了大半,臣可以向陛下保证,在今年年末,一定可以完成对于《天鼎律》的编写。”王猛拱手回答。

“对了,景略,孤与你上次不是商议选官制度和土地制度嘛,事后孤好好的想了想,倒是在土地制度上想出了一个办法。”苻苌便将自己想的皇赐田给王猛细细的讲述了一遍。

“陛下英明,若是按照这个办法来实施的话,兴许还真的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只是不知道此法名叫什么?”王猛听后,对皇帝的这个办法也是大加赞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