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都市言情>大清话事人> 第273章 乾隆:朕六十有余,对一个草原来的遗孀实在提不起兴致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73章 乾隆:朕六十有余,对一个草原来的遗孀实在提不起兴致(2 / 3)

人生就是这样,思路一转换,豁然开朗!

……

而江南的各县衙门口,都在同时上演一幕“父慈子孝”剧。

东山青年文官学校面试合格的那些人,在约定的日期早早赶到所属地县衙报名交费。

却看到告示上,入学条件增加了一条:

他当场就砸了饭菜,赏了狱卒两耳光。

狱卒还只能讪笑着,打扫干净后换了一份新的。

……

同伴稍微年长,叹了一口气,安慰道:

“拿着。”

“伺候不周到的,还请包涵。”

李、崇二人的单间都没有上锁,一推就出来。

俩人打了个照面,不忘互相攻击一下。

“哼,贰臣之孙,汉奸后人。”

“八旗耻辱。”

李、崇2人矛盾形同水火,如果把李侍尧冤死了,崇道就自然没事了。

所以谣言才会如此肆虐。

像李、崇这类的封疆,即使在刑部大狱里也是待遇超高的。住的是单间,有家具,有干净被褥,有阳光照射,一日三餐可点菜。

狱卒们点头哈腰,哪儿敢大声说话。

像这种级别的犯人,即使明天送上断头台,今天也要小心伺候着。

只要打的下江山,还怕没人来做官简直比太阳西边出来还可笑。

至于说江南人不愿从军,那就算了。

这片土地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换块区域募兵旗一竖,银箱打开,兵员要多少有多少。

………

李家军内部没人理解李郁的真实想法。

“进去吧。”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后面就好办了,十几对父子跟着往前挤。局面总算打开了。

一下子戳到了江南百姓的软肋——当官!

为了子女入仕,银子可以舍,命也可以舍!

隔壁街茶楼二楼,

围观的人进退两难。

怀里揣着30两银子,感觉滚烫。

队长站在台阶上望着这群走又不想走,报名又不想报名的人,说道:

“王爷仁德,无需层层科举,低门槛招士。从苏州到杭州,从江宁到徽州,衙门口的椅子八成都空着。如今是靠着一帮旧胥吏撑起秩序。”

“第一届学生只要顺利毕业,立马补缺。越往后,这门槛就越高。”

火。

但越是危险的话题就越有含金量。

京城里头,九成的旗人都知道这个谣言。甭管真假,大家先过个嘴瘾热闹热闹。

以至于紫禁城内的乾隆都听说了这个谣言。

……

“3代血亲中,凡有在吴王麾下从军者,优先入学!”

“军爷,这是什么意思”

一名身穿李家军军服,左侧挂佩剑,右侧悬手铳的队长,面无表情的解答:

“字面意思。”

“报名合格的人太多了,谁不想当文官哪儿有那么多衙门安置所以加一条入学门槛,优先挑选对王爷忠诚之人。”

年轻狱卒袖子一沉,左右环视无人,小声问道:

“这么多”

“拿着吧,两位大人的家眷送来的。尚书侍郎员外郎主事都拿了,我们跟着喝点汤。放心吧。”

看在沉甸甸的银子份上,瞬间不委屈了。

得,就当是伺候亲爹了。

年轻的狱卒不敢抬头,生怕被迁怒。夹着尾巴溜出大狱,把最外面一层锁小心的锁上。

同伴问道:

“咋又挨骂了”

“今天倒没有。饭菜一模一样,就连那熏鸡都是一样重量。”

前两日,李侍尧的那份鱼略小一圈。

原因很简单,

他的子孙还在,门生故吏还在,人死余威在。捏死你个小小狱卒,不费吹灰之力。

……

狱卒端着两份一模一样的饭菜,弯着腰进来了。

“二位大人,请用晚餐。”

站在窗口的宣传署长贾笑真松了一口气,总算不负王爷!

王爷组建第4军团,要求兵源本土化,全部来自江南民间,还要自愿。

这个要求简直比登天还难!

但是在捆绑了东山青年文官学校的入学门槛后,就一点都不难了。

有许多人私下劝谏过,觉得此举代价太高。

“到时候,一年300两学费打破头都挤不进来,从军也没用。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

“我,报名从军。”

一个30岁左右的汉子冲到面前,还拉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额头全是汗水。

队长露出了笑容:

这个谣言的源头,是来自江北。

在李郁的授意下,情报署开始向江北渗透活动并传播了数条谣言。这仅是其中一条而已。

但是能够跨越山东、直隶,直接传播到京城,却和情报署无关。乃是前江宁将军崇道的心腹们帮着在京城传播的。

目的是为主子脱困。

逻辑很清晰,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