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必看小说网>历史军事>北颂> 第0876章 许一个开府建衙!
阅读设置(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876章 许一个开府建衙!(3 / 4)

过个十数年,当蒙学内的孩子们长大以后,我们就不需要再担心他们汉化慢的问题了。”

王曾提出了这个建议,像是打开了吕夷简和张知白的思路一样。

吕夷简眼前一亮,道:“我们还可以迁移一些贫苦的百姓们过去,给他们分田分房。让那些辽人看到我大宋百姓的待遇。

他们脱离罪民籍的唯一途径就是读书。

如此一来,他们就会更发奋的读书。

大部分的辽人还是不通教化,甚至连汉话也不会说。

一些偏远地区的小部族的人,甚至都不知道周秦汉唐,只知道在这片大地上,有一个地方叫中原。

所以,仅仅派遣一个府衙门的人去帮忙,恐怕需要数十年,才能勉强让当地融入到我大宋。

数十年,我们不一定等得起。

留给儿孙的话,我们也不一定放心。”

朕能给他高官厚爵,也能收回一切。”

吕夷简三人躬身道:“喏……”

赵祯叹了一口气道:“即便是将太学和国子监的读书人送到辽土,恐怕还是不够。开恩科,等进士们考出来,恐怕已经到了一年以后了。

你们还有什么法子能解决此事?”

吕夷简沉吟着没有言语。

赵祯见吕夷简三人一脸震惊,冷冷的笑道:“你们觉得朕在跟你们开玩笑?别说是接替他们的人了,就算是接替你们的人,朕也能找得到。”

吕夷简三人齐齐弯下了腰。

他们知道赵祯不是在说假话。

能接替他们的人,不仅有,而且有很多。

年纪比他们大的老臣,赵祯能拉出一大批。

所以至今兴庆府等地的成人,也没有几个通过读书脱籍,反倒是那些孩童,在强制蒙学下,脱籍了不少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杨文广和王随提出可以用军功脱籍的时候,那些百姓才会不要命的杀出兴庆府等地,屠戮了辽国的西南路和半个西北路。

辽地恐怕也会如此。”

吕夷简赶忙道:“兴庆府等地汉化时间比较短。时间一长,自然见成效。我们既然决定了花十数年的苦功在辽地大肆推行汉化,那一定会有成果。”

赵祯沉吟了片刻,道:“此事朕在思量思量,你们先下去将开恩科,和派遣国子监和太学学生去辽土的事情办了。”

道:“臣回家以后,立马将吕家的读书人,尽数送到辽土去。”

赵祯哼了一声,“论才能,比得上朕四哥的有几人?论功绩,比得上朕四哥的,又有几人?

朕的四哥尚且在边陲上奔波,一群在汴京城内享清福的人,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

真以为离了他们,朕就治不了国了?

有多少人盯着他们的位置,他们心里清楚。

汉化的时间也会在此缩短。”

张知白郑重的道:“在此期间,我们可以精心的遴选官员。一旦一地的百姓汉化达到了四成,我们就能派遣官员过去,结束他们的军管制,正式的推行府制。”

赵祯听完了三人的想法,思量了一会儿,道:“兴庆府等地,用的就是以读书脱籍的法子。

可是当地的百姓,似乎跟我们汉家文化八字犯冲。

让他们读书,比杀他们还让他们觉得难受。

王曾沉吟了一下,道:“除了派遣一个府衙门的官员以外,我们再派人去推行蒙学如何?

反正那些人都是罪民,都属于军管,我们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

他们无论是种庄稼,还是牧马放羊,又或者是伐木。

所得的大部分收入,都是朝廷所得。

我们可以拿这些收入,开设蒙学,还可以购置布匹等物,送过去,让他们逐渐的褪辽人的服饰,穿上我大宋的服饰。

王曾一时半刻也想不到好法子。

张知白思量再三,道:“不如就暂时效法兴庆府等地,施行军管。我们只需要派遣一个府衙门的人,去帮着地方兵马管束百姓。”

赵祯皱眉道:“辽地不比兴庆府等地。兴庆府等地好歹还有一些我大宋的百姓,只派遣一个府衙门的人,也能加快兴庆府等地汉化,让兴庆府等地彻底融入我大宋。

辽国就不同,辽国除了燕云十六州有大批汉民以外,其他地方的汉民并不多。

辽国虽然推行了汉化多年,可是读得起书的辽人,仅仅只有一少部分。

年纪跟他们相仿、功劳和资历不输给他们的老臣,也有很多。

后起之秀更是不计其数。

赵祯摆了摆手道:“朕就随口一说,你们三个人也不用如此害怕。你们三个人,为了我大宋,做了不少事,朕还不至于卸磨杀驴。

朕只是想让你们知道,朕离了谁都行。

所以你们告诉下面的那些人,别给朕端架子,也别在朕面前拿大。

吕夷简

他们不听朕的,朕就换一批。”

吕夷简、王曾、张知白三个人一脸震惊。

从古至今,还没有那个地方敢说出这样的话。

这话听着霸气,可十分容易得罪人。

而且一得罪还是一大批。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

必看小说网